文档介绍:潜阳封髓丹
笔者从事中医临证四十年,研究强化疗法治疗肿瘤与疑难杂症,回忆初接触中医临床,尝尽了酸甜苦辣的滋味,成功与失败的教训经常浮现在眼前,曾碰到不少虚火症,因初出茅庐,阅历浅薄,偶尔出现误诊之偾事,关键在于不能准确地运用中医八咽痛,咽部充血流涎,继之声哑,悬壅垂水肿,右下颏淋巴结肿大,失音身痛,便软,尿清长,口淡不渴,舌胖淡嫩多津,边有齿痕,十指除拇指有甲印,余皆无。脉沉细,尺浮无力。余用华陀挟脊法、阴阳大推法推拿1次,嘱食清淡嫩软,多食水果,静养一宿,忌勤政劳心。昱日晨亦能说话,心情颇佳。
处方:附片30g、龟板24g、砂仁10g、生地15g、黄柏10g、知母10g、川连3g、肉桂6g、 二冬各10g、五味子6g、银花10g、桔梗30g、甘草3g、生龙牡各30g、鲜姜三片葱白须3节为引,3付。
分析:失音多由操劳过度,肺肾阴虚所致;开始咽痛充血红肿,粘膜水肿以致失音;华陀挟脊法推拿调任督二脉阴阳,舒筋活血,使肾中虚火清降,用潜阳封髓汤温阳散邪,使上盛下虚之浮火疏散,引火归元,三付见功,又三付善后而获效。
4复发性口腔溃疡李某,男,34岁,舌体溃疡,反复发作已10年之久,该病发作频繁,溃疡的而积增大,间歇逐渐缩短,溃疡此愈彼起,近半月溃疡累及全部舌体。某医院诊断为:复发性口腔溃疡。检查:舌体全部溃烂,多腐败脓液,红赤疼痛,言语、饮食皆感不便。脉弦数,舌红降。舌为心之苗,心火过旺,阴津耗伤。方似养阴,清心,引火归元治之。
处方:鲜生地30g、败龟板24g、川黄柏10g、知母10g、川连3g、紫参24g、板兰根18g、赤芍15g、 肉桂6g、鲜石斛24g、人中黄3g,3付,服药后,溃疡有所好转,大便数日末行,心火不能下达,前方加生川军6g,取大黄黄连泻心汤意。
疗效:服上方加减共二十四付,溃疡全部愈合。随访未见复发。
分析:本例处方,以三才封髓合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而成。口腔溃疡,主要是心火挚亢盛,可分为胃热心火两类。胃热者常开发齿龈肿痛,可应用白虎汤治疗。心火者以舌部溃疡为主,因为心开窍于舌,可应用大黄
黄连泻心汤。由于热势的亢盛,必然要损伤津液,使阴液亏损,一般可应用滋阴生津如增液汤。有些病长期反复发作,使阴液大亏,阴津不能滋养相火,使相火偏亢,则宜用潜阳封髓汤往往能收效。
5白塞氏综合症
。方某,男,29岁,症见身痒,耳痒,眼红赤,神疲乏力,小便清长,脉沉细,口淡舌胖有齿印,患病较轻已有3年。
治则:回阳收纳、脾肾双补
处方:附片30g、龟板20g、砂仁10g、炮姜15g、太子参15g、白术15g、黄柏10g、炙甘草10g、陈皮10g、上肉桂6g、川连3g,鲜姜三片、葱白须三节为引,4付。
二诊:诸症均有好转,宗上方加紫草15g又6付而痊愈。
:唐某,男,38岁,口腔及龟头部溃疡,反复发作8年。8年来反复发作,口腔粘膜及舌体溃疡,甚至龟头部亦出现溃疡,经皮肤科检查诊断:白塞氏综合症。用激素治疗,疗效不显著,转来中医科治疗。
口舌生疳,有时龟头亦发炎,《金匮要略》:“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此狐惑之病,湿热为患,久延成毒,蚀皮腐肉,脉滑数,苔白腻质红,方清热解毒,滋阴,引火归元。
处方:生地24g、败龟板24g、知母10g、黄柏10g、鲜茅根30g、银花15g、公英30g、赤芍12g、芦荟6g、肉桂3g、川连6g,10付。
二诊:以上方加减服用,或蚀于下,此起彼伏,缠绵不愈,徐灵胎曰:“蚀于喉为惑,谓热淫于上,如惑乱之气感而生惑,蚀于阴为狐,谓热淫于下,柔害而幽隐,如惑狐性之阴也。”狐惑之病,虽以热毒为患,而其肾必亏,蚀于阴,是肾阳不足之阴症,肾气足,何以蚀之?当加补肾之品,取肾为先天之本也。
处方:附片10g、生地24g、败龟板24g、川黄柏10g、知母10g、仙灵脾18g、仙茅18g、全当归10g、赤芍10g、芦荟6g、丹皮9g、紫草9g、川连6g、肉桂6g、人中黄6g,5付。薄荷10g,煎水洗患处,,吹敷患处。
疗效:上药服30付,疳疮已痊愈。
按语:狐惑见于《金匮要略》,应用甘草泻心汤,苦参汤外洗,雄黄熏治。芦荟晶为消疳饮为主,虽起一定的作用,但未能收效,今以二仙汤合清热解毒药治疗,方能使症状完全消失。
:郑某,男,39岁,症见牙痛、胃痛、口腔粘膜大面积溃疡,龟头溃烂,口不渴,见水欲吐,目充血,畏光,四肢逆冷,小便色白,舌质淡,津满口,扪之冷湿,脉沉细无力。系肾阳虚,虚火浮越,回阳收纳,佐以清散寒邪。
处方:附片45g、龟板24g、砂仁12g、黄柏12g、赤芍12g、板兰根15g、荆芥12g、蝉蜕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