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新文化运动实验作业.doc

格式:doc   大小:53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文化运动实验作业.doc

上传人:9njcx46 2017/4/11 文件大小: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文化运动实验作业.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河北衡水中学高一历史作业第 1页(共 6页)第 2页(共 6页) 历史实验作业 LI LI L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YAN YAN YAN ZZ Z UO UO UO YE YE YE 主编: 孙静校对: 李续赏审核: 第14 星期第1 课时专题三:(二)新文化运动 1.( 2012 · 上海单科卷· 22)“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 A .戊戌变法时期 B .清末新政时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新文化运动时期 2.( 2012 · 福建文综卷· 17) 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 认为它以 iconoclasm ( 打倒偶像) 和 enlightenment (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A .自强与求富 B .进化与革新 C .改良与革命 D .民主与科学 3.( 2011 江苏单科) 某思想家在 20 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 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 ”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 .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 .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 .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 .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4.( 2011 · 天津文综·5) 《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 .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 .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 .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 .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5.( 2011 · 浙江文综· 16) 诗人徐志摩( 1896-1931 )说:“在 24 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 .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 .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 .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6.( 2011 · 安徽文综· 15) 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A .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 .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 .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 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7.( 2010 · 广东文综· 16)“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 .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 .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 .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 .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8.( 2010 · 辽宁、湖南、宁夏文综· 31) 1902 — 1906 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 512 人, 其中举人 62 人、贡生 48 人、生员 232 人、监生 84 人。这表明此时 A. 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 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 学生以求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