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2015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245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5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63229029 2017/4/11 文件大小:2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5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二章运动的描述和匀变速直线运动一、质点 1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 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1. 时间: 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 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 位移: 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 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 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 .速度: 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1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2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3 )速度的测量(实验) ①原理: t xv???。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 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 v。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 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 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 4∽ 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 使用 220V 交流电, 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若使用 50Hz 的交流电, 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 02s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 .加速度(1 )意义: 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2 )定义: t va???,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3)当a与v 0 同向时, 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与v 0 反向时, 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 .匀变速直线运动(1 )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2) 特点: 轨迹是直线, 加速度 a 恒定。当a与v 0 方向相同时,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 )基本规律①速度时间关系:atvv?? 0 ②位移时间关系:202 1attvx??(2) 重要推论①速度位移关系: ax vv2 20 2??②平均速度: 2 02 tv vvv???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Δx=x n+1-x n= aT 2。 3. 自由落体运动(1)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运动。(2) 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 加速度为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3) 规律: 与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相同。、力的性质 1. 物质性: 一个力的产生仅仅涉及两个物体, 我们把其中一个物体叫受力物体, 另一个物体则为施力物体。 2. 相互性: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受到施力物体给它的力, 则施力物体也一定受到受力物体给它的力。 3. 效果性: 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 力是物体运动状态( 速度) 发生变化的原因, 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4 .矢量性:力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力的三要素为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 力的表示法(1 )力的图示:用一条有向线段精确表示力,线段应按一定的标度画出。(2) 力的示意图: 用一条有向线段粗略表示力, 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受到了某个力的作用。二、三种常见的力 1 .重力(1 )产生条件: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2 )三要素①大小: G= mg 。②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水平面向下。③作用点:重心。形状规则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2 .弹力(1 )产生条件:物体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2 )三要素①大小: 弹簧弹力大小满足胡克定律 F= kx。其它的弹力常常要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来计算。②方向:弹簧和轻绳的弹力沿弹簧和轻绳的方向。支持力垂直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压力垂直接触面指向被压的物体。③作用点: 支持力作用在被支持物上,压力作用在被压物上。 3 .摩擦力(1 )产生条件:有粗糙的接触面、有相互作用的弹力和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2 )三要素①方向: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②大小: A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F f=μF N 。其中μ为动摩擦因数。 F N 为滑动摩擦力的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B. 静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据受力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为 0<F f≤F m。③作用点: 在接触面或接触物上。三、力的运算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力的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分力为平行四边形的两邻边,合力为两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