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9 / 10
环境保护措施
随着全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国家把环境保护工作也列为一项“基本国策”,出台了一些保护环境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并设立专业的环保监督检查机构。为此,作为文明施工必须要从施工现体、生活污水等,必须按规定专项处理,达标排放。
一是在机械选型上,严格选用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施工机具,对工程施工中需要使用的打桩机、混凝土振捣棒等机械,应进行噪声监测,对振动大的设备使用减振机座,以降低声源噪声,并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降低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二是合理确定施工工序。对空压机、混凝土及砂浆搅拌机等施工机械,要尽量远离居民区,或安排在室内作业;必须露天作业的,可建立隔声屏障或隔声间,以降低施工噪声。
保持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卫生。在施工区和生活区应设置足够数量的临时垃圾贮存设施,防止垃圾流失,并定期将垃圾送至指定垃圾场。遇有含铅、铬、砷、汞、氰、硫、铜、病原体等有害成份的废渣,经报请当地环保部门批准,在环保人员指导下进行处理。施工后期对渣场坡面和顶面进行整治,使场地平顺,利于覆土绿化。
施工中应完善给排水系统,防止水土流失,破坏植被和其它环境资源;进行土石方明挖和临时道路施工时,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采取工程或生物防护措施,防止边坡失稳、滑坡、坍塌
5 / 12
。在工程完工后,按要求拆除相关临时设施,清除施工区和生活区及其附近的施工废弃物,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四、组织领导结构
根据有关政策、法规环境保护的要求,为保障落实施工环境保护工作,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齐保军为组长,安全总监和总工程师为副组长,各部门科室主要负责人为组员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负责落实和督促检查具体的环境保护工作,从组织、制度、经济和技术四个方面,保证环保目标的实现。
组 长: 于光利
副组长:毕文东 高思栋 岳恩
组 员: 杨庆柱 王峰 侯婧 陈涛 王帅 柳斌 万敏敏
五、具体措施
(1)施工现场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制定降噪的相应制度和措施。做好宣传工作,倡导科学管理和文明施工。
(2)砼拌合站、预制场等高噪音作业场地设置应尽量避开居民集中区;。
6 / 12
(3)合理安排施工场地,施工场地尽量远离居民区敏感点,施工场界内合理安排施工机械,根据场地的布置情况实测或估算场界噪声,特别是有敏感点一侧的噪声,如果超标可采取加防振垫、包覆和隔声罩等有效措施减轻噪声污染。
(4)在居民生活区内施工,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噪声大的作业尽量安排在白天,在村庄、居民区附近施工时注意避开午休、夜间施工,减少扰民。一般情况下把作业时间限定在7:00~22:00时,避免夜间作业,或按监理工程师限定的作业时间施工,必须昼夜连续作业的施工现场,采取降噪措施,做好周围群众工作,并报有关环保单位备案。
(5)合理规划施工便道和载重车辆走行时间,尽量远离村庄,减小运输噪声对村民的影响。同时做好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教育,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噪声污染;施工车辆通过城区、村庄时应减速慢行和减少鸣笛。
(6)施工选择性能优良、噪音小的施工机械,对本工程使用的机械设备进行详细的建筑噪音影响评估,并采取消音、隔音材料、护板等设施降低噪音。对各种车辆和机械进行强制性的定期保养维护,以减少因机械故障产生的附加噪声与振动。
(7)施工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并达到规定的限值。
(8)高噪声区作业人员需配备个人降噪设备,注意施工人员的合理作息,增强身体对环境污染的抵抗力。
7 / 12
(9)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标准。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烟尘及汽车运输中的扬尘、油烟等对施工人员产生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劳动保护。
(1)施工中加强通风设施,确保空气质量达标;同时配备对有害气体的检测和报警装置及施工人员防护用具,减少有害气体对施工人员的危害。
(2)施工区域运输道路、临时便道其面层采用泥结碎石结构或硬化处理,及时清扫、洒水,防止车辆行驶时扬起尘土。
(3)水泥等粉细散装材料,采取室内存放,运至工点后用棚布遮盖,卸运时采取必要措施,减少扬尘。
(4)高尘区作业人员配备个人防尘设施。
(1)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废弃物和会产生有害有毒气体、烟尘、臭气的物品。施工中若产生有害气体,则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治理,尽量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对大气的污染。
(2)施工现场使用的锅炉、茶炉、大灶,排烟必须符合环保要求。
(3)施工期间做好既有道路养护工作,不得随意占用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