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治指南详解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四十五页。
优选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治指南
第二页,共四十五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具备急性胰 
      3、腹膜后血肿
第二十页,共四十五页。
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五页。
急性胰腺炎诊断流程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五页。
严重度评估
即刻评估
①临床评估:主要观察呼吸、心血管和肾脏功能状态
②体重指数:>30 kg/m2有一定危险性,>40 kg/m2危险性更高
③胸部:有无胸腔积液
④增强CT:是否有30%胰腺组织出现血液灌注不良
⑤APACHEⅡ评分:是否≥8
⑥是否存在器官衰竭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五页。
24小时评估
①临床评估
②Glasgow评分
③CRP>150 ml/L
④有否器官衰竭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五页。
48小时评估
临床评估
Glasgow评分
CRP
有否器官衰竭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五页。
急性胰腺炎处理原则
目前国内外趋于统一策略概括为:
早期,采取以器官功能维护为中心的非手术治疗。无菌性坏死尽量采取非手术治疗,出现坏死感染后采用手术治疗,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五页。
发病初期的处理和监护
目的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支持治疗,防止局部及全身并发症
内容包括:血常规测定、尿常规测定、粪便隐血测定、肾功能测定、肝脏功能测定;
血糖测定;
心电监护;
血压监测;
血气分析;
血清电解质测定;
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五页。
胸片;
中心静脉压测定。
动态观察腹部体征和肠鸣音改变。
记录24 h尿量和出入量变化。
上述指标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作相应选择。
常规禁食,对有严重腹胀,麻痹性肠梗阻者应进行胃肠减压。
在患者腹痛减轻/消失、腹胀减轻/消失、肠道动,逐步过渡至低饮食,不以血清淀粉酶活性高低作为开放饮食的必要条件。
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五页。
补液 (液体复苏)
补液量包括基础需要量和流入组织间隙的液体量
应注意输注胶体物质和补充微量元素、维生素
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五页。
镇痛
疼痛剧烈时考虑镇痛治疗。
在严密观察病情下,可注射盐酸呱替啶(杜冷丁)。
不推荐应用吗啡或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如阿托品,654-2等,因前者会收缩奥狄氏括约肌,后者则会诱发或加重肠麻痹 。
第三十页,共四十五页。
抑制胰腺外分泌和胰酶抑制剂应用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奥曲肽)可以通过直接抑制胰腺外分泌而发挥作用,但在国外大规模临床试验中并未证实疗效。仅作特殊治疗,不做标准。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五页。
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PPI)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而间接抑制胰腺分泌,除此之外,还可以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因此,主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时使用。
主张蛋白酶抑制剂早期、足量应用,可选用加贝酯等制剂。
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五页。
血管活性物质的应用
由于微循环障碍在急性胰腺炎,尤其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推荐应用改善胰腺和其它器官微循环的药物,如前列腺素E1制剂、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制剂、丹参制剂等
第三十三页,共四十五页。
抗生素应用
对于轻症非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不推荐常规使用抗生素。
对于胆源性轻症急性胰腺炎,或重症急性胰腺炎应常规使用抗生素。
胰腺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等肠道常驻菌。
抗生素的应用应遵循:抗菌谱为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为主、脂溶性强、有效通过血胰屏障等三大原则。推荐有胰腺坏死者使用碳烯类抗生素。
第三十四页,共四十五页。
要注意胰外器官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断,根据药敏选用抗生素。
故推荐甲硝唑联合喹诺酮内药物为一线用药,疗效不佳时改用伊木匹能或根据药敏结果,疗程为7 ~ 14 d,特殊情况下可延长应用。
要注意真菌感染的诊断,临床上无法用细菌感染来解释发热等表现时,应考虑到真菌感染的可能,可经验性应用抗真菌药,同时进行血液或体液真菌培养。
第三十五页,共四十五页。
营养支持
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只需短期禁食,故不需肠内或肠外营养。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常先施行肠外营养,肠道功能稍恢复后早期考虑实施肠内营养。
将鼻饲管放置Treitz韧带以下开始肠内营养,,如能耐受则逐步加量。
应注意补充谷氨酚胺制剂。
第三十六页,共四十五页。
一般而言,SAP患者需要的热量为8 000 ~ 10 000 kJ/d,50% ~ 60%来自糖,15% ~ 20%来自蛋白,20% ~ 30%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