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八年级数学试卷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45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八年级数学试卷分析.doc

上传人:琥珀 2022/5/24 文件大小: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八年级数学试卷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八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第一篇:八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八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八井学校
2022-1-11
本次考试数学命题,以《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来进行。但前面选择题及填空题较难,后面注重对“三考查了学生的学****态度以及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
二、试卷特点
1、面向全体,注重双基。这是本次试卷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整份试卷基本没有太大难度的题,且紧扣基础知识,如第
3、
7、
8、
9、12等基本上是不需要思考,容易得分。第18题是一道很好的题,考查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学生容易得分。第2022查了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本题是看图计算,没有理解题意,本题识书上的总统证法,是基础题,学生没有掌握好,说明平时对课本的知识掌握不牢固。从平时师生教与学的角度看,本试卷解决了以往新课教学要求一般而中考要求又较高之间的矛盾,对实施数学素质
教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既有利于学生的后续数学学****也有利于数学学****的减负。
2、试题形式多样,渗透数学思想,一方面考查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注意对新课程教学的导向性。
(1)、通过识图来解答计算题或应用题。这是本次试卷的亮点题之一。
7
卷中第
6、
11、
18、2022 21、22题都要识图。尤其是2022要通过识图来得出结果;第21题识图考查了做辅助线的方法的思想,题目给出了辅助线,学生判断做的对与否;考查他们是否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同时也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注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同时渗透。
(2)、几何题趋于适中化
第2022题考查了勾股定理,比较简单;第
18、19题,都是四边形的相关知识,和平时做的一样。
三、试卷分析
本试卷比较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平均分为 ,%,%。下面从及格率、优秀率、存在问题几方面分析如下:
%,% 。其中第6题对题目意思理解不深造成错误;%,优秀率30% 。其中在第7题中,学生对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方形的概念没有掌握熟悉,因此错误较多;第10题错误也较多,说明学生对科学计数法掌握不好。第三题及格率51%,% 。主要问题 21小题学生没有理解题意,学生无处下手,感到比较盲目。22小题是一道数形结合的题,是一道非常好的题目,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做对的学生很少,失分最多。
7
四、存在问题及教学建议:
(一)、通过对考试试卷的质量分析反映出学生在学****中的问题:
1、缺乏对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2、缺乏对数学方法、思想的理解与应用。
3、计算能力还有待提高。
4、学生没有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5、知识学的不够活。
6、答题不够规范。
7、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二)、教学建议:
1、关注“学困生”,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要关心,多帮助,制订适合他们的学****目标。教学中搞好分层次教学。
2、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加强常规题训练,在教学中尽可能少求新立异。
3、加强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对叙述条理性,表达准确性需加大力度。
4、科学训练,提高解题能力,训练是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的必要手段,也是学生学****能力的表现,要精心设计练****进行科学训练,提高学生审题、答题能力,对考卷及时评讲。
8
第三篇:八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八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本次试卷紧扣《新课标》和教材,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试卷知识覆盖面广,题目难度呈梯级上升,中低档题占80%左右,不会让学生对试卷感到“望而生畏”,较好地营造了亲切的解题氛围,有利于考生的临场发挥。
二、学生试卷解答分析及阅卷反馈
1、学生试卷解答分析:整份试卷由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部分组成。其中选择题10题,填空题10题,解答题7题,共 27道题。前25个小题较基础,学生认真,不马虎,就可以取得较好成绩。但是,第一题中的10小题,学生不理解题意而失分的较多;第二题的
15、2022,学生易马虎而失分的较多。27小题难度较大,大部分学生能得4-5分,最后一问难度较大,大多数的学生看不懂题意或根本不会做而不得分,做出来的学生也会因格式不严谨而失分,得满分的也有几个。因此,最高分12022
2、阅卷反馈
(1)“双基”仍需进一步落实,自新教材以来,对于教学要求有的吃不透,尤其是对于教学的深广度把握不准,许多知识与技能仅满足于让学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