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第二章地层与地质构造.doc

格式:doc   大小:686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二章地层与地质构造.doc

上传人:zxwziyou9 2022/5/25 文件大小:68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二章地层与地质构造.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二章 地层与地质构造
第一节 地壳运动及地质作用的概念
一、地壳运动的概念→指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产生的机械运动。
二、地质作用的概念
→指自然动力引起地球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第二节第二章 地层与地质构造
第一节 地壳运动及地质作用的概念
一、地壳运动的概念→指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产生的机械运动。
二、地质作用的概念
→指自然动力引起地球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第二节 岩层及岩层产状
倾斜岩层
褶皱
断层
走向
倾角
倾向
α
α
A
O
B
D
D’
p
二、岩层产状:指岩层在空间的产出状态。
真倾角(α):岩层在野外的倾角。
视倾角(β):岩层在剖面上的倾角。
(θ为剖面线与岩层走向线所夹锐角)
走向
E
N
W
S
45º
30º
2、产状要素的测量、记录和图示。
(1)测量:用地质罗盘仪测量。
倾向
倾向
走向
N
135º
30º
N45ºE ∠30º sE
走向 倾角 倾向
135º ∠30º
倾向 倾角
(3)图示:正常岩层: 30º ; 倒转岩层: 30º
第三节 地层概念
一、为什么要学****地层及地质年代:
4 3 2 1
3 2 1 2 3
1 2 3 2 1
2 1 2 1
6 5 2 1
确定构造形态:如:
单斜岩层 背斜 向斜 断层 断层
选择和评价建筑场地:
阅读地质图:
地层:将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岩层,称为该时代的地层。
二、绝对年代法:
用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规律来确定岩石形成时间。(即蜕变时间)
蜕变:放射性元素自形成之日起,就稳定地放射出a(粒子)、b(电子)、g(电磁幅射量子)射线,并形成稳定的新元素。如:
蜕变时间可用下式确定:
式中:l——蜕变常数 P——放射性同位素重量 D——蜕变后新元素重量
最后:用各岩石形成时间,排出各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即新老关系)
(最老岩石:南美洲圭亚挪地盾角闪岩(),最老化石:蓝绿藻(35亿年))。
三、相对年代法:
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化石特征、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的先后顺序。
1、地层层序法:
(1)正常层序法:对于正常沉积的岩层,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岩层倒转时关系相反。
(2)标准剖面法:将某地区的地层按新老关系排列的剖面,叫该地区的标准剖面。用标准剖面对比某工点的地层,从而确定该工点地层新老关系的方法。
(3)层面构造法:用层面构造指示岩层新老关系的方法。
2、古生物法:
标准化石:在各个环境稳定时期,分布广、生存时间短的化石。
3、地层接触关系法:
5
4
3
2
1


(1)沉积岩之间的接触关系:
① 整合接触:各地层时代连续,产状平行。
(反映地壳稳定下沉)
② 平行不整合接触:各套地层时代不连续,但产状平行。
6
5
2
1

底砾岩

(又叫假整合)
③ 角度不整合接触:各套地层时代不连续,产状不平行。
8
7

底砾岩

4
3
2 1
(2)沉积岩与岩浆岩之间的接触关系:

变质晕

① 侵入接触:先沉积、后侵入。
② 沉积接触:先侵入、后沉积。

底砾岩

③ 岩浆岩之间的接触关系:
穿插关系:新岩体穿插老岩体。
四、地质年代表
1、地质年代表:(见投影表)→要求按顺序背诵地质年代表的符号。
第四节 褶皱构造
一、基本概念:
褶皱: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产生的连续弯曲现象。
褶曲:褶皱中的单个弯曲。
背斜:岩层向上弯曲。地层对称重复,中间老,两边新。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地层对称重复,中间新,两边老。
二、褶曲要素:
核部:褶曲中心部位的岩层。
翼部:褶曲两侧部位的岩层。
轴面:通过核部,大致平分两翼的假想平面。
轴线: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
枢纽:轴面与岩层面的交线。(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脊线:褶曲最高点的连线。
槽线:褶曲最低点的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