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1)孔隙度与有效孔隙度
孔隙度:是指某一体积岩石(包括空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若以n表示岩石的孔隙度,V表示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体积,Vn表示岩石中孔隙的体积。则:n=Vn/V×100%
有效孔隙度:由于并非所有的孔隙都相互联通,有效孔隙度为重力水流动的孔隙体积(不包括结合水占据的空间)与岩石体积之比。
(2)给水度与贮水系数
给水度:反映岩石最大释水能力的指标。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称为给水度,用μ表示。
贮水系数:承压含水层的贮水系数(S)是指其测压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含水层释出(或储存)的水的体积。
(3)渗透系数
定义:岩石的透水性是指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表征岩石透水性的定量指标是渗透系数,一般采用m/d或cm/s为单位。渗透系数又成为水力传导系数。它定义为单位水力梯度下的单位流量,表示流体透过孔隙骨架的难易程度。渗透系数越大,岩石透水性越强。
影响因素:影响渗透系数的大小的因素有介质颗粒的形状、大小、不均匀系数和水的黏滞性等。
(二)掌握地下水水质现状调查和评价的方法
知识点: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包括水文地质调查,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和必要的勘探、试验、测试等
(1)水文地质调查主要包括:
①气象、水文、土壤和植被状况
②底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特征与矿产资源
③包气带岩性、结构、厚度
④含水层的岩性、厚度、渗透系数和富水系统,隔水层岩性组成、厚度、渗透系数
⑤地下水类型、水动力特征、地下水水位、水质、水量、水温及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⑥泉的成因类型
⑦地下水环境背景值或对照值
(2)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
①原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②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
③集中供水水源地和水源井的分布
④有无地下水开采引起的不良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⑤与地下水有关的其它人类工程活动调查
(3)地下水污染源调查
①对工业或生活污水污染源的调查
②对排污渠和已被污染的小型河流、水库的调查
③对污水池和污水库的调查
④对于农业污染源的调查
⑤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调查
⑥对生活污染源的生活垃圾、粪便等的调查
(4)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①监测对象
②地下水环境监测时间
③地下水环境监测点的布设原则
④地下水水质监测项目的选择
⑤水样的采集、保存、分析化验方法
⑥水质分析结果
(5)环境水文地质勘探实验
环境水文地质勘探与试验是在充分收集已有相关资料和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针对某些需要进一步查明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并为获取预测评价中必要的水文地质参数和污染质运移参数而进行的工作。
资料搜集与现场调查相结合,地下水现状调查与项目所在场地监测、实验相结合,项目所在场地调查与类比考察相结合。
地下水质量评价以地下水水质调查分析资料或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可采用标准指数法、污染指数法和综合评价方法。
1)标准指数法
(1)对评价标准为定值的水质参数,其标准指数法公式为:
Pi=ci/Si
Pi—标准指数
ci—水质参数i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