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式“坎普”
摘要:本文尝试探索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中国当今艺术中的“坎普”意趣,并从郭德纲“新相声”和中国当下某些广告中发现“坎普”艺术的民主性和边缘性的艺术表征。
关键词:中国式“坎普”;郭德纲相声;中国广告
中国式“坎普”
摘要:本文尝试探索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中国当今艺术中的“坎普”意趣,并从郭德纲“新相声”和中国当下某些广告中发现“坎普”艺术的民主性和边缘性的艺术表征。
关键词:中国式“坎普”;郭德纲相声;中国广告
中图分类号:G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14(C)-0297-01
“坎普”艺术,或者称其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或者用指一种文化感受力,对于后工业化的现代社会有着普遍的阐释和应用意义。严格意义上的“坎普”,应是西方语境下的特定文化产物,然而在相似的经济(指今日之中国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状况的背景下,在社会意识形态和民众的艺术观和文化感受力相对类似的背景下,所谓西方的“坎普”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尤其具有现实意义。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为中国文化提供了承继与发展的基础,而大众文化的理念与形式则为这种承继与发展提供了勃勃的生机。而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在后工业社会带有“消融和解构”意味的新艺术则是中国式“坎普”的存在土壤。因此,从当代文化现象中选取既蕴藏着传统文化积淀,又同时具有“坎普”艺术表征的着眼点,对于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观察和探寻“坎普”艺术、风格和文化感受力,以及中国当代文化的独特的“坎普”意趣,则有着更为有利的意义。如果以“传统文化”和“大众文化”作为“坎普”艺术限定下的不完全意义上的标准来看的话,那么坎普艺术,与郭德纲相声为代表的中国“新相声”和中国现在某些广告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相声就本质来说是大众娱乐形式的典型代表,其“去精英化”和“娱乐性”与“坎普”艺术的考量标准较为相似;另一方面,以“非主流相声”自居的郭德纲相声,其边缘化和反平庸的倾向也与“坎普”艺术的风格十分接近;此外,虽然郭德纲相声仍以传统相声作为其内容,但相比之下,其强烈的风格和被“过度”强调的艺术技巧则使得形式大于内容,因而被称为不折不扣的“新相声”。这一点上,则与“坎普”艺术的方式不谋而合。
在广告中,“坎普”的这种“相对的民主”也是到处可见的。可以说,广告是一门艺术,带有明显的精英化的特点。但是商业或者世俗地说,能让受众快速记忆的广告就是有效的。例如脑白金、黄金搭档、旺旺等品牌的广告内容十分的庸俗甚至是恶俗,完全没有任何的艺术可言,但是对于中国现在大部分的受众的来说,这种庸俗的广告形成了高度的可识别性和可记忆性,诸如“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过年有‘旺旺’,今年我一定会旺!等广告语都是妇孺皆知。尽管恶俗,但是从广告学的角度来讲,厂家和广告公司的目的达到了。
坎普也是一门边缘的艺术。“坎普”是“去中心”的艺术,是与“主流”相对抗、相违背的艺术,是从另外的角度审视世界、观察生活的艺术。这种艺术,正因为其边缘性而更加充满了魅力,“边缘”则为陌生化的视角,以给人带来非同一般的艺术感受。欣赏这样的艺术,也同样需要非同一般的审美力,“换一个角度去观察”所带给人们的兴奋的体验感,则更有助于艺术在更广的范围内被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