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请回答1988电视剧观后感
请回答1988电视剧观后感1
崔泽啊崔泽,你看这那么笨拙,但是你又比谁都洞悉一切。看似一阵风都能把你吹倒,而你在操场上抱起德善的时候又是那么有力。话不多,甚至多数状况下,在胡同里都是一副喝着牛奶、没有正峰哥哥家中,正峰爸爸在陪更年期中的妈妈闲聊,提到两个孩子,也就是正峰和正焕,正峰爸爸说,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他做了一份送外卖的工作,有次提着要送的饭路过双门洞,恰好遇见两个孩子在与伙伴们玩耍,他低着头匆忙走过,怕被正峰和正焕的伙伴们发觉,让两个孩子感到丢人,因为“爸爸是送外卖的”实在不是值得傲慢的事。但是正峰和正焕也看到了爸爸,他们没有视而不见,反而特别热忱的喊着“爸爸”扑到他怀里,正峰爸爸说,那是他一辈子最快乐的时刻。正峰妈妈说,哪有嫌弃自己父母的孩子,连自己的父母都嫌弃,那还算人吗?
镜头再次切换到首尔市场的街道上,美玉在走了几步后停住,她拉着正峰哥哥走了回去,美玉爸爸看到美玉又走回来很惊异,也很惊慌,他僵硬的站在那里,等女儿把自己介绍给她牵着的男孩子,也就是她的男挚友。美玉对正峰说,这位是我爸爸,我爸爸很厉害哦,他是白手起家创建许多财宝的,他刚来首尔时身上只有三万元。正峰哥哥特别协作,不,不应当说是协作,应当说是特别自然的做出了他原来就会有的反应,他对美玉爸爸说:“那您真是韩国的比尔盖茨了,不,您比比尔盖茨还厉害。”三个人的谈话最终以美玉爸爸听出正峰的声音,就是六年前打电话到家里的男孩子的声音结束——六年前美玉还是中学生,她与正峰哥哥的早恋被爸爸阻挠过。
这样一个相互呼应的片段,光靠想象或许有些刻意,但在1988里,两个场景连接得很好,两条故事线自然交汇:一条是正峰妈妈的更年期在关怀和温情的生活里渐渐度过,神经大条、心里有爱却不知怎样表达的丈夫和儿子渐渐学会了爱护妻子和妈妈;另一条是正峰哥哥与美玉感情的进程,六年里,他从未放弃过与美玉的联系,美玉出国留学归来后,两人最终可以光明正大的谈恋爱。两条线相交,顺理成章。剧中,美玉父亲不是第一次出现,不是为了这个场景才遇到美玉二人,他在这条街开了一家分店并亲自经营生意是很久之前交代过的事情;正峰和正焕的故事也不是只适用于这个情景中,在全部的剧情里,兄弟两人都是以这样的性格存在;正峰与美玉爸爸对话中的笑点中和掉了观众对于柔情的排斥;美玉并没有立即停住,而是先走过去,在迟疑片刻后拉着正峰回来,那走过去的几步,迟疑的几秒,是极其真实的人物心理。
1988里,还有特别多这样的情景,每个琐碎的细微环节都经过了漫长的铺垫。就算是日常看来略有些夸张、矫饰的情节,都发生得自然而然,脉脉温情变得详实可信。观众当然知道现实里不会有这样温馨美妙和谐的邻里、家庭生活,但是1988把人拉进了它讲解并描述的故事和氛围中,它让人笑,让人哭,让人真心实意的感动。
不得不说,1988的编剧真的太厉害了。那么多细微环节,那么多伏笔,那么多呼应,那么多脉络,草蛇灰线,相互穿插,如一张严密的网。
这才是好故事啊。这才是好电视剧啊。
请回答1988电视剧观后感4
考试结束后,断断续续得看完了《请回答1988》。期间穿插了从广州回浙江,跨越一千多公里的年度迁徙;辗转至上海后,再赴首尔。5日短暂游历后,起先胆战心惊的论文攻关,继而是快马加鞭的聚会。等到有时间坐下来看剧,看帖子时,已近年关。于是在春节这个唤起集体记忆的档口,现实与影视相映照,不由得生出零零碎碎的感慨。
大约人到肯定的年纪终究逃不过回忆的劫,无论是正值年少亦或是青春已逝。1988,讲的是父母们青春,是韩国70代的回忆。胡同,邻里,亲情,友情,爱情。除此之外,也有青春独有的自我觉醒,幻想构建和对将来的期许。
然而,哪一代的青春不是这样的呢。
今年回外婆家团聚的午后,我们带着几分重温童年的念头,久违得逛一逛这个近乎于衰败,但伴随我们成长的小镇。小镇的意义于我们一行而言相像也不同。它是大表姐恒久的外婆家,是三表姐13岁前全部回忆的发生地,是我4岁前懵懂的回忆和小学时代年年暑假的定点。在破败荒废又混杂着新建筑的小镇里,我们在小道,山路和石板路上找寻各自记忆。而这一切对于大表弟而言则是一次逃离都市的全新探险。
“人的一生很难有机会见证一个地方的兴盛和衰败,但是我们见证了。”三表姐在走下可以俯瞰整个小镇的山坡时这样说了一句。
是啊,我们见证了。
虽然小镇的辉煌于我而言不甚清楚,但三五岁的年纪也足已能记得拥挤嘈杂却也喧闹非凡的主街道,街上有着镇里最大的超市,超市旁是镇里唯一的服装店。旧时邮局门前的空地,一到傍晚就聚集了半个镇的人,尤其是夏季,大家拿着蒲扇,三五成群得闲谈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