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8
文档名称:

第七章:薄层色谱法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3,263KB   页数:5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七章:薄层色谱法ppt课件.ppt

上传人:bb21547 2022/5/26 文件大小:3.1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七章:薄层色谱法ppt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二篇
色谱分析技术
一、色谱法的起源、发展及定义
概 述
一、色谱法的起源、发展及定义
柱色谱→薄层色谱和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柱
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薄层扫描仪→毛细管电泳→色谱-光谱联用、多维一原理可以对吸附剂进行活化(去水)和脱活化(加水)处理,以控制吸附剂的活性。
硅胶、氧化铝的含水量与活性级别
活性等级
I
II
III
IV
V
氧化铝加水量 /%
0
3
6
10
15
硅胶加水量 /%
0
5
15
25
38
硅胶、氧化铝薄层:被分离物质极性越大,越易被吸附。
一般规律:
(1)官能团极性越大,整个分子极性越大,越易被吸附;
(2)形成分子内H键时,被吸附力减弱;
(3)同系物中,分子量越大,极性越小,被吸附力越弱。
常见官能团极性顺序:
烷烃<烯烃<醚类<硝基化合物<酯类<***类
<醛类<硫醇<***类<醇类<酚类<羧酸类
被分离物质极性与吸附能力的关系
(二)展开剂(流动相)的选择
硅胶、氧化铝薄层:展开剂的极性越大,其展开能力越强,化合物在色谱中移动的速度就越快,表现为Rf 增大。
常用溶剂极性大小
石油醚<环已烷<四***化碳<苯<甲苯 <***<三***甲烷(***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甲醇<水
选择原则:
被分离成分极性大展开剂极性大
被分离成分极性小展开剂极性小
吸附剂、展开剂选择规律
考虑三方面因素:被分离组分极性,吸附剂活性、洗脱剂极性。
活泼
不活泼
吸附剂
(固定相)
展开剂
(流动相)
被分离物质
B
B’
A
C
C’
极性
非极性
非极性
极性
A’


硅胶薄层色谱规律总结
被分离组分
极性
展开剂
极性
吸附剂
活性
Rf
被分离物洗脱顺序




后洗脱




先洗脱
第二节 薄层色谱系统简介
第三节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略:在操作方法中部分介绍
一、仪器的性能检定
二、背景干扰的消除
三、样品测定操作方法
1、薄层板的制备 2、点样
3、展开 4、显色和定位
5、薄层扫描仪对斑点扫描
1、薄层板的制备
要求:玻璃板需光洁,否则吸附剂易脱落;
大小由需求决定。
薄层板分类和制法
软板的制备
硬板的制备 倾注法
平铺法
机械涂布法
1、薄层板的制备
(1)软板的制备
软板:直接将吸附剂铺在玻璃板上制成,不加粘合剂

要求:厚度→随分离要求而定,~
玻璃棒推动速度不宜过快、也不应停顿→影响厚度均一性
优点:方法简便、随用随铺、展开速度快。
缺点:吸附剂易脱落、只能用近水平展开,效果差。
薄层板分类和制法
软板的制备
硬板的制备 倾注法
平铺法
机械涂布法
1、薄层板的制备
(2)硬板的制备
硬板:吸附剂加粘合剂制成的板
常用的粘合剂:煅石膏(G)
机械强度差,易脱落,但不易腐蚀
       羧***纤维素钠(CMC-Na)
机械强度好,不易脱落,但易腐蚀且
a、倾注法:
硅胶G或氧化铝G,直接加水调成糊状
硅胶或氧化铝,加羧***纤维素钠水溶液调成糊状
倒在玻璃板上
均匀铺开、振荡、晾干、活化、置干燥器中备用。
(2)硬板的制备
b、平铺法:
1. 吸附剂薄层 2. 涂布器 3. 玻璃夹板
4. 玻璃板 5. 玻璃夹板
过程:制板→振荡→晾干→活化→备用
优点:一次铺多块薄层板,简单易行。
(2)硬板的制备
c、机械涂布法:
优点:简单方便、薄板厚度均匀、分离效果好。
手动涂布器 全自动涂布器
常用的薄层板:
软板:硅胶H板、氧化铝H板
硬板:常用的有硅胶G板、氧化铝G板、硅胶CMC-Na板、氧化铝CMC-Na板、硅胶GF<[254]> 、硅胶GF<[356]>
2、点样
(1)样品溶液的制备:
怎样选择溶剂?
水可以用吗?
2、点样
(2)点样量:
与薄层板的关系
太多太少的影响
点样基线:
样点直径:2-4mm
点间距离:-
2、点样
(3)点样方法:
划线、样品记号点、点样
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