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弘扬民族文化践行国学教育—— 72 中学学习《弟子规》体会 2008 年9 月以来,在教育局及德育科主管领导大力支持下,在学校全体师生积极参与下, 作为首批落实国学教育的试点校, 我校坚持开展了“弘扬民族文化、践行国学教育”暨学习《弟子规》的系列主题活动, 旨在通过诵读经典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现在,浓郁的国学教育氛围已在我校蔚然成风,现就一学期的国学教育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习《弟子规》等国学的意义首先, 我们召开了全体教职员工会议, 明确了开展国学教育的重要性。针对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让大家懂得开展国学教育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1 、启蒙时期,培养学生做人我们一贯主张“先育人、再教书; 先做人、再求知”的思想。而诵读经典对于加强师生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为经典是做人做事的公式和定律,学生通过口诵心想,久熏成习, 久习成性, 气质得到改变, 能够从小养成宽容、理解、平等、仁爱、互助等良好品格。经典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而不衰, 是因为其中包含有一种诚恳的人性, 能够进入到心灵深处, 提高人的内在品德。这些经典本身就是一个高远的理想, 一个开阔的胸怀, 它可以涵养性情, 增长智慧, 提升眼界, 增进道德勇气。熟读这些有高度智慧的书, 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较迅速地启迪理性。同时, 国学教育中的许多内容和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是相吻合的。学校教育的中心目的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个人年少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巨大的规范作用。中小学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启蒙时期, 在此阶段向学生传授国学, 就是教他们用传统文化做生命的底色。不是仅仅为了让孩子背诵几篇经典诗文, 而是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用孩子们容易接受的方式教他们如何做人,培养孩子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2 、传统文化滋养,健全师生人格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深, 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表现出浮躁、自私、冷漠等不良心态。如何让他们在本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 健全人格, 培育民族精神, 是当务之急, 也是学习《弟子规》等国学的主要目的。以前教师教育学生往往都是生硬空洞的说教式, 缺乏示范性和亲和力, 而通过诵读经典和一系列活动, 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逐渐学到了很多礼节和美德,潜移默化中完成了学校德育教学的内容。 3 、文以载道,润物细无声《弟子规》等国学教材多是“文以载道”的内容, 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可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们不仅仅要学生们背诵《弟子规》等国学内容,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随时随地用学到的东西反省自己的行为。日常的学习、生活就好象一个大课堂, 《弟子规》等国学教材就是最好的良师益友, 帮助孩子踏上正确的成长之路。人的优秀品德是在良好文化氛围的熏染、陶冶、涵养中不知不觉形成的,而国学精华是熏染、陶冶青少年时代的最好材料。通过对这些国学名言警句的诵读, 师生们的德性与智性共同成长, 可谓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二、我校的一些做法 1 、学校成立了国学教育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德育处领导牵头,并树立全体教职员工都是国学教育工作者的理念。我校还聘请郭庆斌、李桂清、路伟三位老师为我校的国学导师,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