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读书让心灵沉静.doc

格式:doc   大小:1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读书让心灵沉静.doc

上传人:379266576 2022/5/27 文件大小: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读书让心灵沉静.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读书让心灵沉静
读书让心灵沉静
柳士同 《 中华读书报 》( 20__ 年 09 月 24 日
23 版)
标题摘自一本书的扉页,这本书便是刚刚出版的《把董桥请下玩月楼》。这是一部关于书、书人、书事儿的随笔札记,共收一百篇短
读书让心灵沉静
读书让心灵沉静
柳士同 《 中华读书报 》( 20__ 年 09 月 24 日
23 版)
标题摘自一本书的扉页,这本书便是刚刚出版的《把董桥请下玩月楼》。这是一部关于书、书人、书事儿的随笔札记,共收一百篇短文另附一首诗,大部分文章写于上个世纪 90年代,但今天读来依旧感觉新鲜。
不过,这些文章又不同于一般的书评文论,作者笔触很随意,思维的跳跃性颇大,似乎有点儿意识流的味道,看起来漫不经心,却又挥洒自如涉笔成趣。他谈一本书或者一位书人,往往会自然而然地涉及到其他的书,其他的书人和书事儿;但又往往点到为止,不再过多地
展开或延伸。然而,作者却能在平淡散漫的表述中,突出这部书或这个人的闪光之处,同时也凸显作者本人的睿智与洞见。因此,读起来较之那些“学院式批评”似乎更具可读性。比如作者写钱钟书夫妇,对杨绛《干校六记》的评价是“看不到直白地控诉,是些质朴的语言与场景,达到的效果即所谓感染力却是空前的”,引用钱钟书的话,“回忆是靠不住的,一个人在创作时的想象往往贫薄可怜,到回忆时,他的想象力常常丰富离奇得惊人。”此文是15 年前写的,那时,写回忆录写传记尚未成风,看看当下回忆录和传记类书籍的出版状况,作者当年记下的钱先生的这段话,岂不成了预言么?再比如作者谈吴方的《斜阳系缆》,重点放在了吴先生对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阐释上。吴先生明确地指出,“后来人无不歪曲了顾氏的本意,仅仅存了保国念头而已。所谓匹夫之责,并非为一朝一代之兴亡操心,操心的是“天下”,天下即天下人之心,是风俗与人心的厚薄。”因此,作者评价说,“回忆以往的文化史思想史,其第一要义当在启迪人寻疗救的方子。”此言甚是。评尤凤伟的《泥鳅》,出人意料地由“泥鳅”联想到“王小波无比怀念的“猪兄””,思维之跳跃由此亦可见一斑。同时,作者还提出一个类似于哈姆雷特之问的问题,“做泥鳅还是做草鱼,又不是每一个个体所能左右的,这可如何是好?”难道我们就眼睁睁地看到“现实生活里,若真有国瑞这样的,有一百个,死一百次”吗?在这里,既突出了《泥鳅》对现实的解剖力度,也显示了作者本人的批判精神。

作者对自己采访过的一些文化名人,也多以随笔的形式记下自己的印象和感受。1994年,上海作家协会和复旦大学庆祝贾植芳先生诞辰 80 周年暨从事文学、教学工作 65 周年,而这一年正值贾先生夫妇结婚 50 周年,也就是人们经常赞颂的“金婚”。于是,作者撇开作协与校方举办的庆祝活动,且从“只有他们自己体味最深”的“50 年的凄风苦雨”着笔,写了贾先生的“一生四次入狱,有三次是与任敏先生共同分担的,而最后一次因“胡风***集团”案,竟被监禁和劳改了长达 23 年之久”,其中有 11 年夫妇之间不仅见不着面,相

互连消息也几乎全无。劫后余生,夫妇二人“晚年生活却一点也不寂寞”,贾先生“常常思如涌泉,嬉笑怒骂,滔滔不绝”,“说到可噱之处,会眯起眼睛来嘿嘿地笑,谈到忘形时,有时会把一只脚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