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梓潼县三国文化
北伐演武遗址
在文昌帝乡梓潼,三国故事源远流长,三国人物家喻户晓,刘备定蜀分梓潼,诸葛北伐戍演武,武侯屯兵卧龙山,张飞植柏过瓦口,文武双祀关帝庙,李严贬庶居梓潼。这些三国故事和遗址,早已名扬华夏,远播海外,可谓三国蜀汉梓潼县三国文化
北伐演武遗址
在文昌帝乡梓潼,三国故事源远流长,三国人物家喻户晓,刘备定蜀分梓潼,诸葛北伐戍演武,武侯屯兵卧龙山,张飞植柏过瓦口,文武双祀关帝庙,李严贬庶居梓潼。这些三国故事和遗址,早已名扬华夏,远播海外,可谓三国蜀汉梓潼胜迹多。
建安十九年刘备定蜀之后,为占踞汉中,对抗曹魏,分广汉郡北部,在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梓潼,设置了梓潼郡。为嘉奖霍竣坚守葭萌之功,令霍峻担任梓潼郡太守,升为裨将军。当时梓潼郡辖有梓潼、涪县、白水、汉寿、剑阁等地,梓潼扼川北咽喉,“千里天府,此为屏障”,梓潼乃三国蜀汉之川北军事重镇。建安十九年(213),刘备从葭萌(今昭化)进攻成都,兵临梓潼,县令王连闭城不降。《三载:“先主起事葭萌,进军南来,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不强迫也。”刘备将大军驻扎于梓潼城东御马岗,至今仍有“拴马桩”、“饮马缸”遗迹,御马古刹牌坊有楹联云:“继承汉统驰骋疆场运筹帷幄驻跸御马,光复基业纵横寰宇羽翼扬威齐挥金戈。”刘备率数万大军,王连一个小小县令,兵不盈千,敢与之抗衡,忠勇胆识,实在是过人。刘备绕城直取涪县,梓潼得以保全。刘备定蜀后,反而重用王连,升为蜀汉司盐校尉,专掌盐铁之利,后因功拜屯骑校尉,领丞相长史,后又封平阳亭侯。
诸葛亮为战胜曹魏,兴复汉室,先后六次北伐。《三国演义》从91回“伐中原武侯上表”到104回“陨大星汉丞相归天”,共14回写了诸葛亮六出祁山之事。然而这是艺术虚构,据《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载,历史上的诸葛亮总共有5次北伐,只有2次兵出祁山。诸葛北伐而梓潼演武铺是必经之路。建兴六年(228)春,诸葛亮首次北伐之前,诸葛亮曾驻兵于此,并在此演练兵马。至今还保留有当年蜀军演武厅遗址,如烽火台、六角亭、碑记。位于演武场北的演武坝,长约300米,宽数十米,可容千余人操练,至今坝址仍存。演武铺原名阳沔戍,后因因诸葛在此驻军演武,此地又扼蜀道咽喉,为军事要地,为纪念武侯在此操兵演武,就更名为演武铺。建兴九年(231)春,诸葛亮再次出兵祁山,鉴于前4次北伐多因运粮困难,而被迫撤军的教训,诸葛亮
根据梓潼“平去坡来”的蜀道特点,采用木牛运粮。《晋汉春秋》云:“章武九年春二月,亮复军围祁山,始以木牛运。”在演武以南路平使用马车运输,以北山路陡窄使用独轮车(又名木牛)运粮,一人运输可供百人食用。梓潼人胡忠、杜睿在李撰的指导下,善造木牛流马。博学多才的李撰亦是梓潼人,“撰具传其业,又从尹默讲论义理、五经诸子,无不该览。加博好技艺算术、卜数、医药、弓弩机械之巧”,因此,胡、杜造木牛流马,李撰作了技术指导。相传在梓潼县城,演武铺等地皆有制造和维修木牛的铁铺十数家。
张飞植柏
以梓潼北上剑阁,剑门蜀道沿途是苍翠挺拨的行行古柏,远望,好似青翠的云带;近观,如同绿色的走廊。这就是遐迩闻名的“翠云廊”。建安十九年(214),刘备平定益州之后,以张飞领巴西(今阆中)太守。后来张飞又升为右将军、东骑将军,仍镇守巴西。当时军务频繁,必须随时向成都传送塘报羽书。然而从阆中到梓潼一带山势险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