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生态系统教案设计.docx

格式:docx   大小:24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生态系统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wawa 2022/5/27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生态系统教案设计.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生态系统教案设计
生态系统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①说诞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整实力是有肯定限度的。
  ④增加爱惜生物、爱护生物的情感。
  难点和重点
有大有小,大到生物圈,小到一滴水。那么,各种生态系统都是由什么成分组成的呢?下面请大家完成自主学****2的内容。
  2、自主学****2:阅读教材40-41页内容,完成《助学》目标2:生态系统的成分。
  学生完成后,老师出示活动1:识别生态系统的成分。
  老师提出要求:标出各个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填写在课本的表格上,然后分析探讨并归纳诞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学生小组合作沟通,归纳总结,老师巡察指导。
  学生回答并板书:生态系统的成分。
  老师:哪位同学能总结一下,生态系统中的各生物成分分别有什么作用?都扮演着什么角色?
生态系统教案设计3
  1教学目标
  ㈠学问目标:
  。
  。
  ㈡实力目标:
  (1)通过查阅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培育学生查阅、整理和分析资料和小组合作的实力;
  (2)通过阐述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培育学生表达、沟通的实力。
  ㈢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形成整体与部分相统一的观点。
  (2)通过对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相识,培育爱惜生物的情感和爱护生物圈的意识。
  2学情分析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教化要面对全体学生,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须要,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倡探究性学****学生只有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探讨探讨的方式来获得学问,这样才能满意他们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须要。所以在“生物圈”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勤于动手,课下收集有关生物圈的资料,逐步培育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实力,多渠道获得新学问的实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力,以及合作与沟通、思索与辨析、创新与实践的实力,同时还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情感、看法以及价值观方面的教化。
  3重点难点
  (一)重点:
  
  
  (二)难点:
  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
  4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说到了我们的生态系统是有自动调整实力的,例如我们的草地上鼠的数量多了,使的猫的数量也多,最终鼠就会削减从而维持了生态平衡。我们知道我们的生物圈中存在着很多的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的调整实力,以及组成成分和特点都是一样的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活动2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①依据生活常识和收集的资料说出你所了解了几种生态系统?
  ②观看看各种生态系统的影片,你又了解了几种生态系统?
  ③你能否以口头作文的形式把各自的生态系统表述出来?(组内先沟通)。
  听了其他同学的表述后,你又了解到了有关生态系统的哪些学问?
  ①这些生态系统虽然各有特点及作用,但从生态系统的组成上来说它们都有哪些共同之处?
  ②你认为在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设是什么?
  ③假设其中某一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了,会对其他的生态系统产生什么影响?由此你相识到了什么?
  ④在你身边有哪些人为的活动对生物圈产生了严峻的破坏?
  ⑤观看影片,分析资料中生态系统的恶化状况,你有何感想?。
  ⑥从自身做起,如何爱护我们的生物圈?
  ⑦小组内沟通探讨,制定爱护学校花园和草坪的实施方案。
  活动3展示沟通,释疑解惑
  活动4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观看生物圈二号生态系统图片,拓展学问。了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种种破坏行为,如乱砍滥伐、乱捕滥猎、过度放牧、环境污染等,都干脆或间接地威逼着生物圈的稳定和旺盛。近些年来,区域性的环境问题已起先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环境改变,威逼着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生物圈。为了挽救这场危机,许多国家的政府和人民都主动行动起来,仔细探讨生物圈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总结以往的阅历教训,为爱护生物圈的稳定而努力。我们信任,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肯定能够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爱护的关系,人与生物圈的关系会朝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活动5巩固训练,检测反馈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水圈 B.生物圈 C.草原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2.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觉了DDT,
  这种现象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