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元好问诗词研究初探.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元好问诗词研究初探.doc

上传人:y6281 2022/5/27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元好问诗词研究初探.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元好问诗词研究初探



  摘要:元好问是金代文坛上最有分量的诗人、词人,堪称金代文坛的执牛耳者。他存诗一千四百馀首,词三百七十七首,所的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诗人有蔡珪、周昂等人,他们的诗歌并没有完全脱离唐宋诗人的影响,但其风格已经初步具备了北方粗犷豪放文学的特质。如蔡珪的《出居庸》“乱石妨车毂,深沙困马蹄。天分斗南北,人向日东西。侧脚柴荆短,平头士舍低。山花三两树,笑杀武陵溪”。蔡珪用夸张的笔法把居庸关描写的雄伟险峻,从这就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诗人已经受到了北方豪放风气的影响(对比蔡珪早期的作品更加明显)。
  第三个阶段是金朝南渡之后到金朝灭亡前后。这个时期是金朝的末期,金朝国库亏空、士兵的战斗力与当初南下掳走徽钦二宗时可谓是一个天一个地,但是这时候的诗歌创作非常活跃。此时的诗坛主要分为两派,分别由赵秉文和李纯甫主导。赵派主张效仿古人,向唐诗宋诗看齐,但对于个人的独创性却有所忽略。而李派则主张自成一家,在诗的风格上有着韩愈意象奇绝、光怪陆离之感。而在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是一批忧时伤乱题材的诗歌,最能代表这种题材的诗人当首推元好问。元好问的个人创作把整个金代诗坛都带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二、元好问诗歌与杜甫的渊源
  后世诗歌创作无论如何都绕不开唐朝这座横亘在整个文学史上的一座大山,而屹立在这座山峰上的诗人数不胜数,其中最耀眼的便是李杜了。于是金人诗歌创作方面出现大力借鉴杜甫的诗歌。金人对于杜甫的推崇究竟能到哪种地步,有文献为证,王若虚在《文辩》中写道:“世称李杜,而李不如杜……欧阳公以为李胜杜,人之好恶固有不同者,而古今之通论,不可易也。”总结下來就一句话,李白不如杜甫这是古今的通论,是不能改变的,从这足以看出金人对于杜甫的重视。[1]如此重视杜甫自然要学****杜甫,无论是金初的周昂还是金末的元好问诗歌风格方面都有着浓郁的杜甫之气。杜甫诗以“诗史”著称,是因为杜甫的诗歌具有史学价值,其诗歌可以作为考察当时历史现状的史料,而杜甫之所以被称为诗圣,也不仅仅是对其诗歌成就的高度评价,另一方面是对杜甫心怀百姓的一颗圣人之心的赞美。
  而元好问的“纪乱诗”在诗歌所描绘的内容方面与杜甫的诗歌可谓是不谋而合,“诗史”的标签放在元好问的“纪乱诗”上显然也是符合的。比如说元好问听闻从北边蒙古来的军队把汴京围的水泄不通时便挥笔写下了《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用诗词来记录下了蒙古铁蹄进攻京城时的场景。再如金哀宗正大八年,元好问在河南任县令时听闻凤翔失陷,便写下了这首《岐阳》:“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这首诗便可以作为史料来佐证当时蒙古军进攻时间、路线等,而且其中“十年戎马暗秦京”也是化用了杜甫《愁诗》里“十年戎马暗万国”一句。由此可以看出元好问即使在诗歌造诣上可能不如杜甫,但其诗歌中的“诗史”性质确实是存在的[1]。而且元好问与杜甫一样,都工于七律,杜甫的《登高》被誉为七律第一,而元好问的各种诗体当中也以七律最为突出。而且元好问诗歌中的代表作《论诗绝句三十首》也可以说是仿照杜甫的《戏为六绝句》来写的[2]。退一步来讲,即使没有对杜甫的刻意模仿,元好问显然在无形中也受到了杜甫深刻的影响。
  三、元好问“纪乱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