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端午节的日记
端午节的日记1
前两天大连始终阴雨连绵,太阳也没露一下。昨天终于碰上了一个晴天。
今日,从补习班回家,一个人底着头,漫不经心的走着,突然看到地上躺着一根已被剪断的彩绳。据分析推断,这里前一阵子应当是一个小水凼。(斗啊!”我不甘心,做不好,再来。我再一次把苇叶折成漏斗形。“呀”!不行,下面是不漏了,可上面连一棵枣也放不进去了。这回我仔细致细认仔细真,最终把苇叶做成了一个让人满足的漏斗形了,接下来我往漏斗里放米,再把枣填进去,又撒上一层米,,该盖盖了,我把盖子往前一绷,这次挺顺当的,可盖上盖之后,我发觉米少了,我想加米,可是没加好,又多出来了。这时我当心翼翼的把多出来的米倒了,然后出出一根马莲,一圈一圈的绕上,最终打结了,两只手不够用,我忙的忘了手还要扶着粽子,两支手都用在了系绳上,差点米都撒出来了,幸亏我眼疾手快,又扶住了粽子,最终我在牙的帮助下最终把结系上了。渐渐地我也越抱越娴熟。
我学会了包粽子,也体验到了劳动中无穷无尽的欢乐!
端午节的日记4
我的家乡在湖北,时至五月,家乡的空气里充满着粽子的香味。是啊,端午节到了。端午节在湖北俗称端阳,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喝黄酒,龙舟下水喜洋洋。正如这首民谣所唱,在每年的端午节,湖北各地均有赛龙舟、吃粽子、喝黄酒、悬艾草的习俗。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在宜昌市秭归县端午龙舟竞渡,特别隆重,还有祭祀、招魂等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活动。
查看史书,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纪念直言敢谏的伍子胥之说、有怜悯孝女曹娥之说、有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之说。而在家乡,千百年来,尤以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占据主流地位。
据史书记载,屈原为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日的湖北宜昌市秭归)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提倡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剧烈反对,屈原被去职与流放,却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的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国家被侵略,含恨报石投江,楚国百姓闻讯奋起驾舟营救,此后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又怕江河里的鱼吃屈原的身体,就纷纷拿米团投入江中,后来便有了包粽子的习俗。每年的端午节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祭拜习俗,体现了百姓对爱国诗人的钦佩与思念。
从20xx年起,我国将端午节规定为法定节假日。20xx年,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这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
千山万水粽是情,千秋犹怜屈子心,诗人仰天出门去,世间难觅离骚人。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文化源远流长,其在文学方面的造诣,是中华文明绚烂的明珠;其高雅的文人气质和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
又是一年端午节,随着学问的增长,我对端午节的来历和意义有了更深的了解,其风俗习惯及文化传承,增加了我们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念与骄傲感。
端午节的日记5
在今日下午,我们班实行了包粽子的活动和六一表演。包粽子包的时候可好玩了,待我向你们一一道来。
在刚起先时,我的外婆给了我们做了一个示范。我们是这样包的:先拿出三四张芦叶,凸出来的那面朝上,要依次放好,然后用手指夹住那几片芦叶,顺时针旋转之后就成了斗型,感觉像是金字塔的形态。在包的时候,要把底下的尖角包的没有空隙,否则的话,放进去的糯米会掉出来的这样可就要从新包了。我学着外婆的样子做,望见她怎么做我也怎么做,我就照瓢画葫芦,我就照猫画老虎。怎么做也不像,也不会做。而且是第一步。我心想:这包粽子看起来很简洁,没想到那么难,我做了好几次都没有胜利,反而弄坏了好几片芦叶。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好在外婆帮了我一把,我才做完了第一步。我身边的姜怡文说道:“做粽子简直比登天还难。”做完了第一步的我刚要放糯米,可没有勺子,我们无可奈何,只好用手抓。等我放完了糯米和蜜枣,我也把剩下来的几步做完了,我刚要扎线,没想到没有抓紧,却有许多的糯米掉了出来,我只好把芦叶复原原状从新做。我好不简单才包好了一个,却丑的要死,像一个三角形的。
我望见我们组的汤艺林做完了平常的那种之后,又做他外婆教他做得了,那种粽子像飞镖形的,也像蝴蝶。我也学会了。我便拿出他做的一个成品去炫耀炫耀。别的组里的同学大多数都来“求学”了。在我们前面一组的家长也都来学了。我对汤艺林说:“你做这个做的出名了啊。”
在开心的包粽子和刘一表演中,我们度过了一个欢乐的下午。
端午节的日记6
立刻就要端午节了,有种暮然回首的感觉。昨天突然的望见了一人家门口的很多的枯萎的艾草和菖蒲,没怎么去想,就觉得是端午节过了许久了。
去年的端午节的记忆照旧那样的清楚,转瞬遍又是一年了。只记得去年端午节近乎是睡过去的,在下午很晚的时候醒来了,有些饥饿,发觉床头有一个粽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