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国外中小企业政策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外中小企业政策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doc

上传人:抱琴 2022/5/28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外中小企业政策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国外中小企业政策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刘泉红 刘健 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均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中小企业政策体系。各国中小企业政策体系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各自独特的地方。我国应积极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中小企业政策援助中心和13个“一站式资本店”等也为不同领域的小企业服务。日本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它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分不开的。在中小企业指导法的框架下,日本已形成由国家、都道府县、中小企业综合事业团,以及商工会、商工会议所和中小企业团体会等机构组成,机构之间分工合作、相互协调、分布广泛的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关经营诊断、技术指导、人才培养以及信息提供等方面的全方位指导和服务。另外,日本有各种各样的中小企业协会组织,这些协会是官助或官办民营的中小企业团体,是协助各级官方机构实施中小企业政策法令和扶持、指导中小企业的社会力量。
二、各国中小企业政策的主要差异
(一)不同国家及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政策制定的基本理念有所差异
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对小企业采取的是自由放任的政策,既不限制也不保护,任其自由发展;30年代以后,则采取保护与扶持政策;50年代开始,美国国会通过了《小企业法》,设立了小企业管理局,把保护小企业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这一阶段中小企业政策的基本理念是通过限制市场垄断和解除制约小企业发展的法规与体制因素来维护公平、自由的市场竞争,并且在顺应市场经济规律基础上,对小企业采取必要的扶持。20世纪90年代以后,则把发展风险企业作为美国面向21世纪的重点目标。日本中小企业政策的演变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中小企业政策制定的出发点有所转变。从1948年8月中小企业厅诞生到60年代初期为第一阶段,中小企业政策特征是“经济民主化型”,政策制定主要基于纠正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内外不利因素。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到1999年为第二阶段,中小企业政策的特征是“产业结构政策型”,其政策目标旨在通过促进中小企业的现代化来缩小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间的差距。从1999年12月新的《中小企业基本法》公布以来为第三阶段,中小企业政策的特征是“竞争政策型”。主要政策目标是支持中小企业多样化发展,并且把创新型企业、新创业企业和风险企业作为主要目标群体。欧盟中小企业政策理念侧重于为成员国中小企业在更高层次上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尤其是在组建中小企业资本市场,构建中小企业跨国战略联盟和拓展中小企业国际市场空间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二)中小企业界定标准有所不同
由于各个不同,其在界定“中小企业”的参照系及界定标准上都各不相同。美国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界定中小企业,以缓解政府制定针对性扶持政策的不便。美国企业被划分为大企业和小企业两种形式,其小企业即为中小企业。而欧盟企业划分相对较细,包括了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其中除大型企业外的3种形式均为中小企业。而日本则是在行业划分的基础上进行雇员人数或资本额的二次划分,使政府在中小企业扶持方向上更具有明确性。





(三)各国中小企业政策模式及其侧重点各异
根据国外中小企业政策的重点、演变趋势及内在机理的不同,国外中小企业政策模式可总结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