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范.docx

格式:docx   大小:187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guoxiachuanyue008 2022/5/28 文件大小:18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范.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37
37
农用地丄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范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丄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保护农用地丄壤环境,管控农用地丄壤污染风险,为农用地丄壤分类管理措施精准实施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4)现场踏勘污染事故发生区域位置、范围、周边环境及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观察记录污染痕迹和气味。可结合快速测定仪器现场检测,综合考虑事故发生时间、类型、规模、污染物种类、污染途径、地势、风向等因素,初步界
定关注污染物和土壤污染范围,必要时可对污染物及土壤进行初步采样及实验室分析。
(三)人员访谈
1、访谈对象
受访者应包括:
a)调查区域农用地的承包经营人;
b)区域内现存及历史上存在过的工矿企业的生产经营人员(包括管理及技术人员)以及熟悉企业的第三方;
c)当地生态环境、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行政主管部门的政府工作人员;
d)污染事故责任单位有关人员、参与应急处置工作的知情人员。
2、访谈方法
可采取当面交流、电话交流、电子或书面调查表等方式对有关人员进行访谈,并通过拍照、录像、录音等方法对访谈过程进行记录。
3、访谈内容
应包括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所涉及的疑问,以及信息补充和已有资料的考证。针对污染事故的访谈还应记录污染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型、规模、事件经过、影响范围和釆取的应急措施等。
(四)信息整理与分析
对已有资料、现场踏勘及人员访谈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在此基础上对现有资
37
37
料进行汇总,分析农用地土壤污染的可能成因和来源。判断现有资料是否足以确定调查区域土壤污染特征、污染程度、污染范围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等,是否满足调查报告编制的要求。
三、调查范围
1、农用地安全利用、严格管控等任务区域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范围为任务范围,并可根据调查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2、土壤或农产品超标点位区域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范围应根据污染的可能成因和来
源,综合考虑污染源影响范围(参见附录B)、污染途径、污染物特点、农用地分布等情况确定调查范围。
3、污染事故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应考虑事故类型、影响范围、污染物种类、污染途径、地势、风向等因素,结合现场检测结果,综合确定调查范围
O
四、监测单元
(一)划分原则农用地污染状况调查应在确定的调查范围内按受污染的途径划分不同的监测单元,监测单元是监测布点的独立考察单元。污染事故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可直接开展点位布设,不再设置监测单元。
监测单元按土壤接纳污染物的途径划分为基本单元,综合考虑农用地土壤类型、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行政区划、污染类型和特征、地形地貌等因素进行划定,同一单元的差别应尽可能缩小。
37
37
(二)单元分类
1、大气污染型监测单元
监测区域污染主要来源于大气污染物。可基于现有点位超标区结合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和产业集聚区大气污染影响范围划分监测单元。
2、灌溉水污染型监测单元
对使用同一水源灌溉并可以确认水源受到污染的农用地划分为一个监测单元,监测区域污染主要来源于被污染的农灌用水。可结合农用地的自然聚集情况,按水系分布、灌区分布、地形地貌等划分监测单元。同时受灌溉水污染影响和大气污染影响的,优先按灌溉水污染影响划分监测单元。
3、固体废物堆污染型监测单元
监测区域污染主要来源于集中堆放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场外独立渣场和独立的工业园区固体废物集中处置场所,以地表产流影响范围(参见附录B)划为一个监测单元。
4、农用固体废弃物污染型监测单元
监测区域污染主要来源于农用固体废弃物,可结合固体废弃物施用范围划分监测单元。
5、农用化学物质污染型监测单元
监测区域污染主要来源于农药、化肥、农膜、生长素等农用化学物质,可结合施用范围划分监测单元。
6、其他污染型监测单元
其他污染型监测单元包括污染类型、污染成因不明型和复合污染型三类,根据具体污染情况、农用地分布、种植结构、行政区域等因素划分监测单元。
37
37
五、监测点位
1、点位布设方法
任务区域和超标点位区域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原则上应开展土壤环境和农产品协同监测。针对不同的监测单元,确定不同的点位布设方法:
a)大气污染型监测单元土壤监测点,以大气污染源为中心,采用放射状布点
法,布点密度由中心起由密渐稀,在同一密度圈内均匀布点。此外,在大气污染源主导风下风向应适当延长监测距离和增加布点数量;
b)灌溉水污染型监测单元土壤监测点在纳污灌溉水体两侧按水流方向采用带
状布点法,布点密度自灌溉水体纳污口起由密渐稀,各引灌段相对均匀;
C)固体废物堆污染型监测单元可结合地表产流和当地常年主导风向,采用放射布点法和带状布点法;
d)农用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