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文档名称:

精选核能发电原理讲义.ppt

格式:ppt   大小:10,554KB   页数:4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精选核能发电原理讲义.ppt

上传人:太丑很想放照片 2022/5/28 文件大小:10.3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精选核能发电原理讲义.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优选)核能发电原理ppt
第一页,共四十二页。
第二页,共四十二页。
核能的用途
核舰艇
核动力航母
核电厂
氢弹
船用核动力
核电
***
核武器
第三页,共四十二页。
***爆炸的原理是什么?克
哈恩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二页。
粗心的人是难有重要发现的,伟大的机会到来时,常常被擦肩而过。因此,科学上想要有成就,必须首先养成善于细心观察事物的****惯和本领。
在科学上,决不能轻易地放过偶然出现的现象。
近代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说过一句话:“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二页。
无意中的伟大发现-- X射线
1895年11月8日伦琴无意中发现阴极射线管中有射线可以穿过许多物体***到荧光物质上使其发光。
12月22 日,伦琴为夫人拍下了第一张x射线照片。
未知的射线--x
金戒指
获得第一枚诺贝尔物理学奖
1895/12/22
现代物理学的揭幕人
威廉•伦琴
返回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二页。
1896年,亨利·贝克勒耳研究x射线时偶然发现铀盐能自发永久地放出一种神秘的射线。
人们把这种自发放出射线的性质叫放射性。
天然放射性的发现
放射性物质
形形色色的天然铀矿石的形态


。。。
亨利·贝克勒耳
原子科学发展的第一个重大发现
硫酸钾铀
返回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二页。
天然放射性极强的物质--镭的发现
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含有铀或钍的物质,都会有放射性,并发现了强放射性物质--镭。
1902年,居里夫妇从沥青矿渣中提炼出钋、镭 。
居里夫妇
镭的射线强度是纯铀的九百倍
揭开了原子时代的序幕
返回
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二页。
α射线和β射线的发现
1896年,卢瑟福发现铀和钍的两种辐射在强磁铁被分开了三股
“核子科学之父”
卢瑟福
1899年,卢瑟福发现了镭的两种辐射穿透本领不同:
第一种辐射不能贯穿比1/50毫米更厚的铝片,但能产生显著的电效应。 命名为α射线
第二种辐射,能贯穿约半毫米厚的铝片,命名为β射线。
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二页。
1902年,物理学家卢瑟福与化学家索迪合作在对铀、镭、钍等元素的放射性研究中,提出了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理论:放射性原子是不稳定的,它们自发性地放射出射线和能量,而自身衰变成另一种放射性原子,直至成为一种稳定的原子为止。这种特性即放射性。
并提出了“原子能”的概念。
卢瑟福因此获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
卢瑟福、索迪——元素衰变
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二页。
以后,卢瑟福和索迪等人进一步研究放射性元素递次变化(即衰变链系)的线索,发现如下衰变链:
索迪因此及对同位素起源和性质研究获1921年诺贝尔化学奖。
元素衰变理论打破了自古希腊以来人们相信的原子永远是不生不灭的传统观念,而认为一种元素的原子可以变成另一种元素的原子。
卢瑟福、索迪——元素衰变
返回
第三十页,共四十二页。
原子核模型
1911年,卢瑟福用α射线轰击原子,发现中间有个“原子核” 存在。核很小、坚硬、很重并且带正电。因此提出了原子核模型。
在1932年发现中子后,苏联的伊凡宁柯和德国的海森堡先后提出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模型(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原子核
“量子力学的奠基者之一”
V·K·海森泊
质子
中子
卢瑟福
返回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二页。
质子的发现
1914年 发现质子(氢原子核)
1919年 第一次人工核反应
4 He + 14 N → 17 O + 1 H
卢瑟福原子
“核子科学之父”
卢瑟福
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二页。
卢瑟福用镭发射的α粒子作“炮弹”,研究被轰击的粒子的情况。1919年,终于观察到氮原子核俘获一个α粒子后放出一个氢核,同时变成另一种原子核的结果,14N+ α17O+p 。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原子核的人工衰变,使古代炼金术士梦寐以求的把一种元素变成另一种元素的空想变成现实。当时卢瑟福写了一本书就取名为《新炼金术》。
人工衰变
返回
第三十三页,共四十二页。
中子的发现
1920 卢瑟福预言: 原子核 = 质子 +“中性粒子”?
1930 博特和贝克尔(德):α→Be 产生穿透力强的射线(断言γ)
1932 约里奥·居里夫妇 :α→Be 产生“中性射线”,以为是γ射线。 疑惑: γ射线能量很高?
1932 查德威克读了居里夫妇文章,马上进行实验。指出:
“中子的可能存在”
42He + 94Be → 126C + n(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