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分解质因数》教学设计
《分解质因数》教学设计1
教学过程:
一、边练习边复习
学生在课本上自己完成,并依据题目体会:
1、分段对数据整理的方法
2、怎样从复式统计表中获得信息。
3、求平均数应用题应当小组合作学习
(1)把6、28、60写成比它本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
6=2×328=4×760=6×1060=2×3060=4×15…
(2)写出的两个数中假如还是合数的,再用上面的方法接着写下去。
6=2×3
28=2×2×7
60=2×2×3×5
(3)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什么来?
师生归纳: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做练习十三的第7题,学生口答。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板书课题:分解质因数)
如把6、28、60分解质因数右以写成:
6=2×3
28=2×2×7
60=2×2×3×5
书写格式说明:要分解的合数写在等号左边,把它的质因数相乘的形式写在等号的右边。质因数按从小往大的依次排列。
2、学习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1)介绍短除法。
它是笔算除法的简化“”叫做短除号。
除数…26…被除数
3…商
(2)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228260
214230
7315
5
28=2×2×760=2×2×3×5
(3)学生小结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后看教材第62页的结语。
(4)再让学生探讨一下:分解质因数应留意什么?
四、课堂实践
做练习十三的第8题,让学生说后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日学习的内容。
六、课堂作业
1、做练习十三的第8题。
2、学有余力的同学做练习十三的第17*题。
《分解质因数》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24页内容
教学目标
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意义,并会用一种方法或自己喜爱的方法分解质因数。
教学重点:分解质因数
教学难点:精确分解
教学打算:实物投影
教学活动
(一 )基础训练
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1是什么?
下面各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把你推断的填在指定的圈里。
19,21,43,67,27,37,41,51,57,69,83,87,81,91
质数合数
(二) 新知学习
引入:今日,我们学习合数与质数之间关系
揭示课题-------分解质因数
合数
(1)有多少个因数?并写出:1、3、7、21
(2)回到今日探讨的问题是合数与质数之间的关系,解除1和它本身21,即1×21=21。
(3)只剩下探讨3×7=21的问题,表示成21=3×7。那么,3和7叫做21的质因数
(4)质因数与因数的分别?(也就是1和合数做质因数,也就是分解质因数中不能有1和合数;什么数都可以做因数)
。
(1)“树枝”图式分解法。
(2)“短除法”分解质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