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孟子》选段阅读答案
《孟子》选段阅读答案1
(一)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训诲也者,是亦训诲之而已矣。(《孟子· 告子下· 一六》)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①者,有答问者,有私文中孟子是阐明“礼重”还是“食、色重”?试作简要分析。(4 分)
参考答案:
9 .文化经典
( 1 )诡辩 比方论证(每空1 分)
( 2 )孟子阐明“礼重”( 1 分),主见要维护和捍卫礼制(1 分)。食、色虽为人性的重要内容,但礼制是必需遵守的伦理原则(1 分);
比较“礼重”还是“食、色重”应让双方在同一基准上,不能把食(生存)与色(承继后代)的问题和礼的细微环节“礼食”“亲迎”相比较。(1 分)
《孟子》选段阅读答案4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敢陵上犯禁③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
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陵:侵扰,这里是违背的意思。③犯禁:触犯禁令。
。
①委而去之 ( )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③是以善为国者 ( ) ④必先富民 ( )
(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伐无道,诛暴秦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然则何时而乐耶
。
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②奚以知其然也?
。
两段选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都强调了 ,文从 的角度来论述,文则从 的角度来论述。
[参考答案]
1.①委:放弃 ②域:限制 ③为:治理 ④富:使…… 富有
3.①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背叛他。②依据什么知道这个道理呢?
(或“人的重要性”) 施仁政 富民。
《孟子》选段阅读答案5
文言文选段,完成16~19题。(共12分)
(一)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①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②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东自西,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二)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孟子》)
①待:须要。②赡:足够。
16.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以力假仁者霸( )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3)亲戚畔之 ( ) (4)天下顺之( )
17.(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此之谓也”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B.马之千里者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以 德 行 仁 者 王
18.翻译选文(一)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来
译文:
19.(1)从以上两段选文中,我们可知孟子的治国策略是 。(1分)
(2)两段选文主要运用 进行论证。(1分)
16.(1)暴力 / 武力 / 力气(2)限制(3)通“叛”,背叛 / 叛乱 (4)归顺 / 听从
①每小题1分,共4分。②第(3)小题答出“通‘叛’”才得分。
17.(1)D(2分)(2)以 德 / 行 仁 者 / 王①共2分。②断对一处得1分。③多断不得分。
18.凭借德行使人信服,(百姓)心悦诚服,就像孔子的弟子信服孔子一样。/ 凭
借德行折服(百姓),(百姓)心悦诚服,就像孔子的七十弟子信服孔子一样。
①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