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弟子规》的读书笔记
《弟子规》的读书笔记1
坐上木椅,随意地拿出一本《弟子规》,轻轻地翻开一页。飘逸雪白的纸张上,一串端正方圆的字跳动着,“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它们喊着口令,踏着方步,走进了我的内心,高喊着;“你做到了会告知家里人,“我上学去了”或者“我去***家玩去了”,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妈,我回来了”,这好像是一个规则一样,或许这就是家庭教化。现在我在《弟子规》中,看到“出必告,反必面”这句话,才知道原来这条规则出自此处,原来我始终在践行《弟子规》,只是由于无知而未知。
《弟子规》的读书笔记4
教化无小事,他不光只是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将其落实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一心为孩子着想,用一双敏锐才智的双眼视察孩子,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先知其心,然后才能救其失也。用真诚的心唤醒孩子本善的心,让他们顺着天性华蜜成长。
但,苟不教,性乃迁,顺“天性”而非“特性”,这两个词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其根本区分在于:一个无私利他,一个自私自利。所以,要从小给孩子灌输正知正念,培育浩然正气,为自己培福积福,再造福,那么,他的晚年必定是华蜜圆满的。人生最难得的莫过于此。
让末学跟孩子一起努力,从当下做起,一步一步向华蜜动身!
《弟子规》的读书笔记5
世界社会的安定、在人的一念心念。时时为人着想就会圆满安康。要时刻有善念当我听到心念这个词的时候,我突然想到心念是不是心里的念头。善念就是心志向的好的念头。记得以前我听过一堂课,讲的是宇宙的奇妙——吸引力法则。
我们要给自己输入好的程序,好的事情就会发生。我们吸引了正能量,我们就能心想事成。心念的力气是不行思议的,曾士伟教授在讲《易经》时,曾经这样说过,人也是一个小宇宙,大自然中有山,我们的鼻子就是山;天上有28星宿,我们双手的指关节正好是28个。我们和大自然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常常会听到天人合一这个词,这是否说明我们也会具有无限的能量?所以我们要时刻有善念,时时为别人着想。
对于教化我们的孩子,我们要让孩子从小时刻有善念,要给孩子贴好标签,输入好的程序。《三字经》里讲人之初,性本善。《高校》里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明德指的的就是本善之心。在孩子没有污染前,我们要护持好孩子这颗本善之心。让孩子看到的是一个漂亮的世界。
《弟子规》的读书笔记6
在我们上小学起先,我们就开了国学课,第一册国学书的内容就是弟子规。我小的时候也知道弟子规,但内容不是很理解。自从学了这门课我知道了许多道理。像有好几次爸爸教训我的时候,我都对他说的很不以为然,感觉他说的不对。读了“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我就脸红了起来。还有每次吃饭的时候,爸爸、妈妈还没坐下,我就已经起先吃了,这样是不好的。“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这就是圣人对我们的训诲。
《弟子规》里面的内容还有许多许多,须要我们细细品尝,仔细学7
假期时,我根据老师的支配,学习背诵了国学文章《弟子规》,文章中虽然有许多的意思不太明白,但也学习到了许多东西,自己也按自己的理解,做了许多事情。文章中印象最深的是:弟子规 圣人训 守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和长辈,关切爱惜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同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道德的人,向他学习。假期中,我做到了敬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听他们的话,为他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今后,我会更多的学习《弟子规》中的学问,更好的理解。
我觉得学习国学,就是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能让我们更文明,更有礼貌,更懂事,更有利于我们现在的小学生成长。所以我以后要多读书,特殊是国学方面的书,多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等我长大了,好做一个传播中8
时隔几年,再次读着《弟子规》,我不再是儿时那幅无知的面孔了,更多的是深深地思索,更多的是一种对人生的感悟,更多的是对为人处事的理解。
首先,是在待人方面!《弟子规》中,强调对父母要孝,对长者要敬。这无疑是一个真理,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我们就是强调百善孝为先。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解放,我们不能再“愚孝”!对父母是要看法谦恭语气温柔,对父母的训诲也要听从。但假如一味听从父母,把父母的全部话都作为真理,那么即使在父母眼中你是个听话的好儿子,但在社会中你未必是个优秀的青年!对父母的孝不是一味听从,是要在理智上的一种听从!
在待人上还讲到对长辈要敬重,要懂得尊老爱幼,这是不变的真理,只不过方式要有所变更而已,不必“骑下马,乘下车……”在对待兄弟之间,必需和谐相处要有一种博爱之心,即所谓”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