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苏东坡传》读书笔记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1
《苏东坡传》里提到过曾有一天饭后,苏东坡捧腹踱步,问道:“我肚子里是些什么?”侍者们分别说,满腹都是文章、识见。而他的侍妾朝云却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苏东坡捧腹大笑,连胜称是。
岁。但是仅课本对苏轼的介绍,往往不多。于是,我翻开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仔细读起来。
这本书介绍了苏轼坎坷曲折的一生,呈现了一特性格显明、多才多艺、形象饱满、亲善可亲的一代文豪形象。读罢此书,我对苏轼一生印象最深的有三点。
一、苏轼从小刻苦努力学习,不断攀登艺术顶峰,取得巨大成就。他从小受到良好教化。六岁入学后,每天回家,都要把课本上的古诗词抄在笔记本上。这不仅让他记得更加坚固,还可以练习书法,这为他后来的成就奠定了基础。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只有像苏轼那样从小勤奋刻苦学习,才能取得巨大成就。
二、苏轼在人生遭受重大转折时,依旧乐观面对。在苏轼被流放之前,是杭州太守这样一位大官。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宋哲宗听信小人谗言,将苏轼一贬再贬,不断流放。仕途上接连挫折,使他生活极其艰苦。但他从不怨天尤人,依旧乐观如故。因为乐观,他尽情山水,而且完成了《易经》《尚书》《论语》的注解,写出至今喜闻乐见的佳句。
我在佩服苏轼的同时,也反省了自己。从前,我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一些小困难、小挫折,就只知道埋怨、躲避,一心只想打退堂鼓。假如是我面对如此逆境,就简单悲欢悲观,丢失坚决的信念。所以从现在起,我向苏轼学习,像他那样做个乐观向上的人!
三、苏轼始终做到心系百姓,关切百姓疾苦。苏轼担当杭州太守时,他发觉,杭州人口虽多,却无一家公立医院,导致一些病人还没来得及治疗就一命呜呼了。苏轼为了让跟多病人得到刚好有效的治疗,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公立医院——安乐坊。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3
自从读了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后,我才发觉,世界上竟有如此豁达之人,而他便是苏东坡。
苏东坡一生都在被贬,可是我们总能在他的诗中找到一些乐观的诗句,比如《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月色入户”,门都破旧的连月光都透进来了,可是苏东坡接下来又写了一句“欣然起行”。他真的是一位乐天到无可救药的人,连我也佩服的心悦诚服。世上像这样的乐天派不多了,所以这也是苏东坡在历史长河中恒久那么光芒耀眼的缘由之一。所以读完了《苏东坡传》,看完了苏轼的一生,我学到了两个字:乐观。
苏家出了三个才子,称为“三苏”:苏洵、长子苏轼、次子苏辙。所以说“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我观赏苏东坡不仅仅因为他乐观,还因为他是一位正直的诗人,他说“宁可食无肉,不行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亡俗不行医。”由此可见,他很注意人品。当我们学苏东坡他写的《记承天寺夜游》时,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人”找了几个合适的谐音词:贤人、嫌人、涎人、娴人和衔人。苏东坡虽然仕途历尽艰辛,但也很会生活,做了一手好菜,例如:东坡肉等等。而且他的生活好玩,写文章也是文思泉涌,所以我们说失意的人有一个诗意的人生。
苏东坡后来归隐于田园了,他起先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士”,所以我们才会叫他苏东坡。他变成了一般的农夫,真正起先务农了。
林语堂先生与谢老师最宠爱的诗人便是苏东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