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千教网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PHlnnM.docx

格式:docx   大小:2,362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千教网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PHlnnM.docx

上传人:雨芬 2022/5/29 文件大小:2.3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千教网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PHlnnM.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千教网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PHlnnM
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
征文类别:教学设计
标 题:《归园田与人生境界。
4、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式地探讨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反复的朗读吟咏、赏析诗歌,真正体会到陶诗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美感,感受田园生活宁静以致远的恬淡旷达。
教学重难点:
穿过语言的表象领悟陶渊明诗意田园的内涵。
教学设想:
1、整体设计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是本课教学设计的依据。八年级学生学****古代诗歌,不仅要诵读和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景物,还要能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以后自己独立鉴赏诗歌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教师应针对这种状况采用灵活的教法,引导学生在诵读和赏析中感受诗人的心灵世界。
2、具体教学思路:针对本篇课文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和组合教学方法。首先诗句接龙,***引趣积累诗句;接着在吟读中感知文本;在小组合作绘诗景的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合作学****能力;然后通过拓展阅读相关的背景和作品来启迪学生把握全诗主旨,与作者对话;最后通过学诗论人升华文本,实现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融合后的人格重构与升华。
课时安排:一节课
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图书、网络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陶渊明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教师:①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营造良好的学诗氛围。
②准备有关陶渊明的生平、作品资料,以便引导学生深层次理解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诗句接龙:开轩面场圃,-------------。明月松间照,-------------。
2、这些诗句从内容上看有什么相似之处(山水田园风光)
山水田园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学过哪些田园诗(学生背诵)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则源于晋代陶渊明。今天我们来学****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歌。(板书课题、作者)
二、吟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诗两遍,边读边结合诗意划分诗歌节拍。要求读准音,读顺畅,读出节拍。
提示:五言诗有两种节奏:二二一或二一二。。
2、指两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3、读诗的最高境界是吟诵,它和朗读有区别,要做到音停气不停,韵脚有拖音。教师示范吟诵诗歌。
4、学生学着吟读一遍后,全班齐读。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三、赏读品析
1、解诗意
(1)这首诗讲了些什么(陶渊明归隐后的田园生活)
(2)他的田园生活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先逐句理解诗意,然后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诗人一天的生活情形。
2、绘诗景
(1)四人小组合作,拓展诗景。选择一两句诗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你所看到的劳动生活场面,并为画面起一个小标题。
要求:用第一人称;有景物和心理描写;限时五分钟。
教师示范:种豆南山——我辞了官职,终于来到了我向往的山林,这里山朗气清,景色怡人,这是我渴望的自由境地,在南山下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