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乡镇扶贫日工作总结.docx

格式:docx   大小:23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乡镇扶贫日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mama 2022/5/29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乡镇扶贫日工作总结.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乡镇扶贫日工作总结
乡镇扶贫日工作总结(一)
  我于xx年x月x日经单位选派,作为xx建整扶贫联系点工作队队员,进驻xx村。通过近半年的农村基层实践,使我磨练了意志,开阔了视野,增加了工作责任心,熟识了农村基层工作程序。农村政策理论水。通过这半年的基层熬炼,我对农村工作的开展和存在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相识,对今后的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和指导作用。工作中,我也深切体会到做好农村基层工作,必需与村民群众融为一体,放下架子,虚心待人,耐性听取群众看法,加强与村民的沟通沟通,并从他们的利益动身,才能求得理解与支持,更要依靠和争取村干部的支持与帮助。现在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只有扎根群众,才能了解群众;只有深化群众才能服务群众;只有勤于实践,才能尽快成长。同时,驻村工作给我在政策水平、业务实力、思想作风上的提高使我终生受益,工作队领导教给我的工作方法、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恒久都将是我今后学习、工作的一笔珍贵财宝。
  乡镇扶贫日工作总结(二)
  20XX年,州卫生局仔细实行自治州党办、政办《关于印发<自治州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博州党办发〔20XX〕7号)精神,在深化摸排、仔细分析探讨的基础上,根据扶贫到户、精准到人的原则,切实瞄准扶贫对象,实行精准扶贫措施,不断提高精准扶贫工作实效,努力实现塔木根赞格村扶贫工作目标。现将20XX年上半年精准扶贫工作总结如下:
  一、塔木根赞格村贫困现状
  (一)村队概况。塔木根赞格村位于博乐市以西5公里,距离青得里乡政府所在地1公里,在博温马路南侧。全村人口192户、728人,其中常住户165户、常住人口633人,特别住户27户、95人。常住人口中xx142户、562人,汉族13户39人,蒙古族8户、28人,哈萨克族2户4人,%。全村四老人员6名;常住人口中80、90后年青人187人,%,其中xx169人,%。全村耕地面积1376亩,,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村集体主要收入来源为一座砖窑承包费每年7万元。20XX年农夫人均收入8750元。农村党员16人,团员青年22名,民兵6名,十户长8名,信教群众210人。村委会(文化室)建筑面积500平方米。
  (二)贫困人口现状。塔木根赞格村贫困户共计45户,其中有劳动实力的贫困户25户、无劳动实力的贫困户20户;贫困人口共计108人,其中有劳动实力43人、无劳动实力65人。贫困户中低保户11户16人(其中有劳动实力1人),扶贫低保户18户61人(其中有劳动实力29人),扶贫户16户22人(其中有劳动实力13人)。
  家庭人口均有劳动实力的贫困户5户8人;部分人口有劳动实力的贫困户20户68人(其中有劳动实力35人、无劳动实力33人);家庭人口均无劳动实力的贫困户20户32人。有劳动实力家庭致贫缘由主要为缺资金、技术、土地等,发展基础薄弱、增收途径少。无劳动实力65人中,因老丢失劳动实力34人(伴有残疾3人、精神缘由1人),因病丢失劳动实力13人,因残丢失劳动实力5人,因精神缘由无劳动实力2人,16岁以下未成年人11人。
  二、落实责任,扎实推动帮扶村队精准扶贫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
  一是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局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州卫生局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州卫生局精准扶贫工作的协调和组织领导、探讨制定扶贫工作规划、协调解决扶贫工作中出现困难和问题,负责扶贫效果的评估和扶贫措施落实状况的督促检查。
  二是州卫生局住村工作组和联系帮扶村两委班子联合成立塔木根赞格村扶贫工作办公室,负责全面摸清贫困家庭基本状况、收入状况、就业状况和主要诉求,分类建档立册,根据一类一政策、一户一方法的要求,精准制定并落实各项帮扶措施。
  (二)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会同村两委一同制定了《塔木根赞格村贫困户脱贫三年规划》、《塔木根赞格村贫困户20XX年脱贫安排》,明确了任务目标、帮扶单位和责任人。
  二是依据资源优势和群众意愿,根据分类施策的原则,一户一策制定了精准帮扶措施,确保做到因地制宜、因户因人施策、精确瞄准,为扶贫对象制定详细可行的脱贫帮扶安排。
  三是做好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完成了45户贫困户扶贫手册填写工作,对全部贫困户、贫困人口登记分类汇总成册,做到户有卡、村有册。
  (三)建立责任机制,开展结对帮扶。
  一是建立了党员干部包户脱贫和领导带头结对帮扶制度。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科级干部、住村工作组成员结对帮扶2-3户贫困户,一般党员、干部、职工每人帮扶1户贫困户。其中20XX年确定的9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