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初中语文科组工作总结
初中语文科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教导处的直接领导和部署下,经过全组教师的共同努 力,我组各项工作按照学期初制订的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了,现 已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并取得了较令人满意的成绩,具体总结 如下:
一、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
色火焰,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镁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铝
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Fe3O4)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
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氧气的制备 :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 ( 原理 : 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
理变化 )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H2O2MnO22H2O+O2
2KMnO4 K2MnO4+MnO2+ O2
2KClO3MnO22KCl+30 2
(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
度、溶解性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 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
法收集为例 )
a— 步骤:查一装一定一点一收一移一熄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 1/3 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镒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 (刚开始排出的
是试管中的空气 )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
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 一变两不变 )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8、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 ( 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
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 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 Ar、Kr、Xe等的总称):
保护气、电光源 ( 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 ) 、激光技术
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
微粒。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 ( 即质子数 )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
可分。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6、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
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1、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2、溶液都是混合物。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盐酸等。
1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
分解反应。
1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18、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 H2、C、CO其中属于单质的是 C、H2。
属于化合物的是 CO。
19、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
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
种类。
21、2H2表示两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
子。
22、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23、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溶质的质量。
24、酸性溶液的pH<7;如:HCl、H2SO4 CO2B入水中;
碱性溶液的pH>7;如:NaOH Ca(OH)2、CaO容于水、Na2O容于
水、 Na2CO3;
中性溶液的pH=Z如:水、NaCl
25、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是①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②温度
达到或超过可燃物的着火点。
26、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7、常见的酸有盐酸(酸溶液)HCl、硫酸H2SO4硝酸HNO3
28、碱有氢氧化钠 NaOH氢氧化钙Ca(OH)2等。
29、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