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金融扶贫工作汇报篇一:县金融扶贫工作汇报( 定稿) ** 县金融扶贫工作汇报为了破解我县贫困农户发展增收致富产业资金短缺这一制约全县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题,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金融扶贫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积极学习借鉴兄弟县的好经验好做法, 先后在 39 个行政村开展金融支持产业扶贫试点工作,为确保金融扶贫工作顺利推进取得显著成效。一、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一)健全组织机构。县扶贫办把搞好“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实现脱贫致富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制定了《开展建立贫困村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到县民政局对互助资金协会进行注册, 办理互助资金专户。村上采取召开股东大会的形式, 从股民中民主选举理事长 1 名、副理事长 1 名、会计 1 名、出纳 2 名组成“互助资金”理事会,负责借款的审批、发放、回收等具体事务, 并接受全体村民的监督。成立了由 3 人组成的监事会, 负责检查、监督农村互助资金理事会开展工作。(二)强化操作程序。制定出台农村互助资金管理章程和资金操作规程,成立了理事会和监事会,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 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 规范农村互助资金运作程序, 为农户提供灵活、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三)加强资金管理。互助资金全部存入农村信用社,资金由村民民主管理、共同参与, 民主决( 本文来自: 范文网: 金融扶贫工作汇报)策、共同监督, 采取村内互助、有借有还、周转使用、滚动发展的办法。资金不得对股东以外人员放贷,不得变向使用,不得用于管理委员会工作经费等支出, 更不得私分、平分。二、存在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一是金融供给总量不足,资金来源仍显单一。全县直接面对贫困农户的准金融组织仅有村级扶贫互助协会,扶贫贷款资金来源局限于财政资金、市县联村部门注资( 只是个别村), 没有其他资金来源。二是金融支持深化程度不够,到户贷款贴息覆盖率不足。一方面,我县金融扶贫产品缺乏,从广义的角度来说,近年来金融扶贫的主要抓手仅有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双联惠农贷款的投入,多年来处于财政扶贫资金、扶贫贷款资金缺乏的尴尬境地。另一方面,到户贷款贴息资金较为缺乏,今年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仅为我县整村推进项目村配套了到户贷款贴息资金,贴息期限只有 1 年,且仅涉及金融支持产业扶贫试点村,覆盖率较低。三是金融服务水平相对较低,风险防控机制有待加强。尽管我县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严格按照金融行业财务管理标准运行, 但未与业务主管部门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担保手段较为单一, 三户联保信誉担保模式,虽然降低了农户贷款“门槛”,也降低了贷款资金风险。按照每村有 50 名贷款户计算, 需要担保户 150 户,而我县部分规模较小的行政村,全村户数不足 300 户, 面临担保力不足的难题。三、下一步推进金融扶贫工作的思路举措和对策建议(一)加大金融支持产业扶贫贷款总量,拓宽贷款资金来源。通过突出抓好 39 个金融支持产业扶贫试点村的产业增收、能力建设、技术到户、民主管理、参与式扶贫等体制机制创新,树立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今年,我县计划依托扶贫贷款贴息项目,采取政府注入担保基金,撬动金融资金支撑,为全县剩余的 41 个村成立互助资金协会, 发放贷款, 确保村级互助资金协会达到全县全覆盖。(二)优化金融支持产业扶贫贷款供给,争取贴息资金扶持。探索改进扶贫贷款资金投入方向,重点支持农户发展增收致富产业。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紧密结合实际,贷款资金优先投向扶贫对象,优先培育优势主导产业。积极推行以" 支部+ 基地+ 合作社+ 农户+ 扶贫贷款资金" 为主要形式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以贷入股,使贫困户从产业化经营中受益,丰富增收渠道。支持家庭农场、明星示范户等“职业农民”的信贷需求,通过适当放宽产业大户的贷款限额,提高他们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热情,同时将帮扶效果与第二年申请贷款限额挂钩,建立奖惩制度,推广“大户带小户”及“致富一户,带动一片”发展模式。努力向上争取国、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扩大到户贷款贴息受益面,降低贷款户使用贷款成本,提高贷款农户收益率, 激励农户利用贷款资金脱贫致富的信心。(三)提高扶贫互助协会服务水平,强化风险防控措施。进一步探索建立健全扶贫互助协会贷款资金管理体系,逐步实现电子化、网络化财务管理与手工账务管理同步运行,逐步实现担保措施合理化、多样化,逐步建立信用评价体系,逐步加大保险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保险的补贴额度和范围,积极开发保险品种,将保险责任扩大到包括暴雨、暴风、洪水、冻害、常见病虫害、大规模疫病等主要大灾,丰富种养业保险品种,切实降低贷款资金风险。篇二:银行精准扶贫工作总结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汇报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我局包抓*** 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