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大红门30年.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红门30年.doc

上传人:小舍儿 2022/5/30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红门30年.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红门30年
陆 军 2008年8月8日那天傍晚,我走过北京南城大红门的一座过街天桥。也许是几个小时后北京奥运会就要开幕的缘故,街上的行人和车辆比平日里少了许多。

过街天桥横跨南中轴路,北面不远是南三环木樨园立着大包小包的外地人撞一个趔趄,刚要抱怨,那人已匆匆忙忙奔出老远。不时有拿着“大哥大”、操着咿呀之语的南方人迎面而来,道边小贩兜售的也尽是水晶糕、粉干、面干等北方人从未见过的吃食。菜市里,在那些临时搭起的棚子中,及木片竹杆撑起的架子上,摆满温州人喜食的海蜇皮、虾米、蛏、鱼及桂圆、荔枝干等等。一处处临时搭起的砖棚沿着胡同顽强而无序地向四处蔓伸,一块块横七竖八地写着“成衣店”、“美容屋”、“名牌皮夹克”的招牌让人眼花缭乱。人群摩肩接踵,操着北京、东北、山东、河北、山西、内蒙等各地的口音,甚至俄语,讨价还价,嘈杂异常。一旦成交,便将一捆捆打成包的服装、布料甩上大小汽车、三轮车、甚至驴车,绝尘而去,整个世界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贸易漩涡。
那时候,如果你走进“浙江村”的腹地,你会发现气味变得越来越难闻。尤其是在夏天,路旁一堆堆垃圾几成一座座小山,一股股黄汤从破旧的厕所流淌出来,混杂着臭鱼烂虾的味道,令人作呕晕眩。不少男人内急时,旁若无人地解开裤子对着墙根便开始撒尿,让人瞠目结舌。然而,路边店铺、摊位的人们对此却熟视无睹,谈笑风生,脏兮兮的孩子在垃圾堆旁追逐嬉戏。曾有人亲眼见过一位母亲揪住正在玩耍的孩子,拿手抹去孩子脸上的两行鼻涕,又顺手抓起掉在土里的糕点,一把塞进孩子的嘴里。遇上下雨天,污水足有脚脖子深,得要穿着雨靴才敢往里走。
由于人口急速膨胀,加之管理失控,1990年后当地的治安急剧恶化,黄赌毒等现象大量滋生,盗窃、抢劫、***等恶性案件频发,刑事案件发案率高居全市之首,“浙江村”成为北京人谈虎色变、避之唯恐不及的所在。
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北京城区的快速扩张和整体改造,大红门地区经过地方政府多年的整顿、疏导,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今已经面貌一新,“浙江村”已经从地理概念上永远走入了历史。那些不堪回首的旧容颜已经被宽阔的城市主干道、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商厦和高层住宅所覆盖。往昔的痕迹已经保留在老照片里,今天的大红门街道只能看到一对对情侣、一群群年轻人悠闲地走在华灯初上的街头,脸上洋溢着从容安逸的神色。
我拐进大红门商贸城后面一条食肆林立的小街,六七点钟正是上客的时候,街对面装潢不错的面馆里已有不少客人。街这边几家小店里也有一些人围着电视边吃边聊。街角处的温州鱼丸店是我常去的地方,虽然简朴,但全玻璃的外墙和整洁的地面,显得透亮利落和爽气。店里的面好吃不贵,而且很合我的口胃。店主人是温州人,只是静静地等着你点菜,并不多话,也许是因为我的北京口音的缘故吧。
街的斜对面,便是一个名叫“珠江骏景”的高档小区,开发商是国内地产界数一数二的巨头。如同周边不少同类楼盘,这里80%的房子让温州人买了去,原先“浙江村”的住户已像水渗入沙滩一样,融入了这座大都市。如今,这个地方只有一个名字――大红门。
大红门地区已经崛起为京城第五大商圈,以服装贸易为龙头,沿产业链向上、下游不断延伸,成为目前北中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条分工最为明晰、配套最为完整、实力最为雄厚的大市场,当地政府官员透露,据不完全估算,该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