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安徽省舒城县规划解析.ppt

格式:ppt   大小:6,116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安徽省舒城县规划解析.ppt

上传人:2112770869 2022/5/30 文件大小:5.9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安徽省舒城县规划解析.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安徽省舒城县规划解析
舒城县简介
舒城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大别山东麓、巢湖之滨,江淮之间。是合肥、六安、安庆三市交汇处。206国道、105国道、沪蓉高速公路、合九铁路贯穿境内。全县地理概貌西高东低,是一个山、丘、圩兼备,集山区、库安徽省舒城县规划解析
舒城县简介
舒城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大别山东麓、巢湖之滨,江淮之间。是合肥、六安、安庆三市交汇处。206国道、105国道、沪蓉高速公路、合九铁路贯穿境内。全县地理概貌西高东低,是一个山、丘、圩兼备,集山区、库区、老区、贫困区为一体的县份。西南为大别山余脉,山高岭大,林木葱茏,最高点万佛山峰海拔1539米。山地面积约占全县52%。丘陵面积约占全县20%。畈区面积约占全县28%。全县总面积2092平方公里,人口102万(2010年末),,现辖21个乡镇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旅游度假区。
舒城县总体规划
舒城县总体规划
一、规划目的
为指导六安市舒城县城市建设和发展,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定制《六安市舒城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二、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八个统筹。
(2)坚持以资源和环境保护为前提。
(3)坚持以人为本和公共利益保障。
(4)突出舒城比较优势,加强舒城与周边地区的协调,特别是与省会合肥的协作发展。
(5)坚持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6)坚持把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和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作为根本要求。
中心城区规划
1、城 市 性 质
舒城县的城市性质为:合肥经济圈综合性极点城市之一,皖江
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肥产业核的先进制造业配套基地
具有皖西山水文化与风貌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舒城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
(1)“河产城”共融的宜居城市
(2)合肥都市圈重要的产业城市
(3)商贸流通、科教发达、富含人文底蕴、人民生活丰裕的 活力城市
(4)支撑县域现代旅游业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服务城市
3、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
近期2015年:城市人口规模为24万人,²
中期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30万人,²
远期203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43万人,²
4、城市发展方向
中心城区规划期内近期适度向西、向北发展;远期主要向东、向北并适度向南发展。
5、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规划中心城区的布局结构概括为“四心两轴一带六片区。
四心:老城公共中心、西部组团中心、舒东新区公共中心、城市商贸中心;
两轴:梅河路-桃溪路东西向发展轴和龙津大道南北发展轴;
一带:南溪河城市景观带;
六片区:老城区、舒东新区、南溪组团、西部组团、县经济开发区、商贸宜居组团。
中心区综合交通规划
一)对外交通规划
1、206国道、六舒三公路、杭埠-万佛湖快速通道为中心城区主要的对外交通道路。规划采取对外交通道路从城市外围通过,内部城市主干道与之衔接的内外交通联系方案。
2、206国道改线,从中心城区东侧通过,规划通过公麟路、三里河路、桃溪路和梅河路与其对接。
3、杭埠-万佛湖快速通道从中心城区南侧通过,是舒城县东西向的交通干道,县城连接合安高速、济祁高速的主要通道。规划通过西环路、万佛路、春秋路、龙津大道以及鹿起路等五条南北向主干路与其对接。
4、规划三里河路为东西向的客运过境交通道路
中心区综合交通规划
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中心城区道路系统按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三个等级规划建设。主干路红线宽度为40~50米,次干路红线宽度为20-30米,支路红线宽度为15~20米。
规划“八横十二纵”的主干路组成的方格网和环路相结合的道路系统。
八横:北环路、公麒路、陈三堰路、三里河路、桃溪路、南溪路、七门堰路、南环路。
十二纵:西环路、华盖路、万佛路、春秋路、鼓楼街、古城路、龙津大道、鹿起路、龙眠路、周瑜路、文翁路、206国道。
舒城县城政务文化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舒城县政务文化新区以县城第四轮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为指导,将建成以行政办公、商贸金融、生活居住、体育、文化娱乐为主要功能的城市新中心。政务文化新区设计范围为东至万佛路,西至西环路,南至南溪河(西环路—万佛路段)南岸,北至丰乐路,。政务文化新区作为未来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