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传播与传播学
传播的含义
传播的特性与本质
形态多样性
时空遍布性
行为伴随性
极端重要性
传播的定义
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
影响(劝服)说强调“传播”是传者欲对受者(通过劝服)施加影响的行为
符号说强调“传播”是符号(或信息)的流动
符号的定义:所谓符号就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符号的三要素:具有某种物质形式
必须指自身之外的某种东西
必须被人们所承认
过程说所谓“传播”,即传受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信息的定义
所谓信息即事物(物质和能量)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达
与物质和能量并列,从而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
不确定性的消除
传播的定义应作两个层面的理解:①广义——系统(自身及相互之间)传受
信息的行为②狭义——人(自身即相互之间)传受信息的行为(即人类传播)
传播学首先应当承认“传播”的广义性,然后在这个前提下,声明自己的研究对象即“人类传播”狭义性。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其实也不是“人类传播”的全部,而只是其中被称作“社会传播”的部分。
传播的类型
两种分类方法
二分法即分为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
四分法即分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
二、新媒介环境的特征
①从竞争到融合
②从缺乏到过剩
从广播到窄播
从单项到互助
三、传播学诞生的条件
可能:人类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了解越来越正确,各种新理论、新学说大量涌现。在此情景下,对传播现象的全面把握和系统、科学的认识,终于成为可能。
需要:传播活动的相对独立化、职业化(即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的媒介的登台),给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的、重大的冲击,这种冲击终于唤起全社会对传播等现象的高度重视。
传播学的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
H·拉萨维尔提出传播的“5W”模式
卢因提出“把关人”等概念
拉扎斯菲尔德创建“两级传播”理论,破除“魔弹论”使深入传播的效果和机制成为可能。
霍夫兰经验性传播研究
施拉姆大众传播学
传播的结构与功能
传播的结构
何谓结构
结构即构成一个事物整体的各个要素即其相互关系
过程即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程序,这实际上是一种对结构动态上的表述。
传播的基本模式
模式的类型包括文字模式、图像模式、数学模式,其中图像模式最常用。
传播的基本模式
线性模式
拉斯韦尔的5W模式
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了什么效果
缺陷:“反馈”这一要素
2.“效果”并非要素
贡献:、科学地分解2分析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5W即传播结构、过程中的5个要素和环节:传播、讯息、媒介、受者、效果。
。即,从5W着眼,划分出5个领域:控制(传者)分析、内容(讯息)分析、媒介(渠道)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
申农-韦弗的线性模式的缺陷:从根本上仍是线性模式,忽略了反馈和社会过程对传播过程的制约。
控制论模式
德弗勒的控制论模式
优点:增加了反馈,并且强调了传播的双向性、循环性。
缺陷:容易被认为受众双方是平等。
奥斯古德—施拉姆的控制论模式
优点:强调了传播的双向性,还引申出了一个“传播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