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项脊轩志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8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项脊轩志教案.doc

上传人:秋天学习屋 2022/5/30 文件大小:8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项脊轩志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项脊轩志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2、领会围绕身边的至爱亲情,感觉亲情的难得与美好。
3、针对性地提升细节描绘的阅读及写作能力。
教学
项脊轩志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2、领会围绕身边的至爱亲情,感觉亲情的难得与美好。
3、针对性地提升细节描绘的阅读及写作能力。
教学方法:
1、自主研读。
2、合作探究。
3、讲练联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说自己的房间,有没有取名。
补充古代文假名人的书斋名:古今的中国文人常喜欢给自己的书房取一个精致的或富有深意的名字来表现自己的志趣,每一个书斋名都有他特定含义或故事。如:
刘禹锡陋室
陆游老学庵
张溥七录斋
蒲松龄聊斋
徐志摩眉轩
住所不只是他们的生活空间,更是文人的精神家园。那我们今天一同走进归有光的项脊轩,
去看看它背后的故事,领悟轩中的情思。
二、知识探究
探究一:本文围绕项脊轩写了几位亲人?
三位亲人:祖母、母亲、妻子
探究二:朗诵描绘亲人的段落,勾勒出最令你感人的句子,并进行点评。
1、母亲
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清人林

一个孩子对母亲的回想,竟然是经过别人的转述达成,情何以堪,怎一个悲字了得?2、祖母
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
归有光的一世执着于科举,但是仕途崎岖,7岁入学,9岁学****写文章,14岁应童子试,
根源网络,仅供个人学****参照
20岁以童子试第一名补苏州府学生员。35岁乡试中举人,此后8次会试进士都落第,60岁
才考取进士,66岁病死于任上。能够说他一世都在为功名繁忙。?在其《家谱记》中曾感触“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在归有光心中,不念书、不知礼义是
归氏衰败的重要原因。作为归家长子,念书兴家,又何尝不是其愿望呢?
此句表达了祖母对孙儿念书有望、灿烂门庭的殷切期盼,但作者却辜负祖母对他的希望之情,同时也有对自己生不逢时、命运多舛的悲怨之情。
3、亡妻
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点评:无一字言思念,而思念之情表现得极为诚挚动人。这“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是妻死之年所手植,睹物思人,怎不黯然消魂!枇杷树送走了多少寒暑秋冬,经受了几番雪雨风霜,如今青枝绿叶、郁郁苍苍,俨然一突兀矗立的碑石,长久地哀悼着长眠于地下的亡妻!这“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年年纪岁,陪同着古旧的项脊轩,难道它也象主人同样,不能忘怀逝去的年光和往日的悲欢?这“亭亭如盖”的枇杷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