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加、减法估算教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14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加、减法估算教案.docx

上传人:wawa 2022/5/30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加、减法估算教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加、减法估算教案
加、减法估算教案1
  在一年级上、下册教材的中,已经进行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在这一册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估算的教学内容。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仍旧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同时,《标准》提出了要加强估算的要求,要让学生“能结合加、减法估算教案
加、减法估算教案1
  在一年级上、下册教材的中,已经进行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在这一册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估算的教学内容。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仍旧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同时,《标准》提出了要加强估算的要求,要让学生“能结合详细情境进行估算,并说明估算的过程。”
  备课时我发觉课本例4是让学生推断妈妈要买三种生活用品,带100元钱够不够。这一生活场景的出现,使学生相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须要进行精确计算,有时依据实际的须要只要估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便于学生更完整、全面、深刻地相识估算的功能。但是我认为以例4引入新课有些太唐突,对学生理解估算的含义和估算的过程没有做足铺垫。所以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先以猜价格的嬉戏导入,嬉戏时给出提示:转笔刀接近10元、书包接近30元。同学都踊跃参加,各抒己见,经过同学们的努力,都能完整的说出接接近10和30的数。至此我便抓住同学对“接近”的理解,渗透什么是大约,从而会说()大约()这样的句式,再通过练习会找各数的最接近的整十数。
  接着再教学例4,帮助学生理解在买东西时不须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只进行大约的计算,学生很快能找到三种物品的价格最接近的整十数分别是多少。再结合之前学习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让估算的策略变得多样化,同样也可以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算法,但是包含了加法的估算和减法的估算。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上我有些超之过急,有些学生不理解加减法的估算,仍有学生不进行估算,还是用精确计算的方法。
  在练习部分,也出现同样的状况。经过课后反思我相识到,在课上要充分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集中集体的才智,探究估算的方法,学会估算。老师依据可能出现的估算方法加以点拨,引导学生说明估算的过程,让学生之间相互补充,明确估算策略。实行的策略可以敏捷多样:先估后加、先加后估、先估后减……尽量把全部的策略都呈现出来,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是合理的,均应予以确定,爱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激发了他们主动主动探究解决方法的愿望。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为学生了主动思索与合作沟通的`空间。对此我会朝这个方向一步步努力。
加、减法估算教案2
  教学内容:
  课本P34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详细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2、培育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实力,培育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
  学生能结合详细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教学难点:
  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技能。
  教学打算: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挚友去过超市吗?我们在买东西时有时并不须要算的很精确,你只须要算出一个也许的数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4。想一想,在小组内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