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文档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docx

格式:docx   大小:31KB   页数:3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aba 2022/5/30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
  在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我努力在课堂中营造创设一种和谐、开心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们在这种氛围中主动主动地去探究学问,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子。
  这节课的学问点许多,而且很抽象、枯燥运算”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的内容,四则运算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部过程。其内容占小学教学学问的主要位置,可见计算实力的培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供应的生活素材,把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依次有机结合起来,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依次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感受混合运算依次的必要性,驾驭混合运算依次。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对四则运算依次的理解
  通过学住驾驭四则运算的基本依次,即先括号内,后括号外,先乘除后加减,单一加减或单一乘除要从左到右的依次计算,学生虽说能记住,但在实际的练习中出现了以下的问题或者说是误会应值得老师留意。
  (1)对“先”字的理解,我发觉在许多学生的练习中出现误会现象,他们认为先算的就应当写在前面,如计算12+(13-4)-6就会这样些=9+12-6把先算的括号写在前面,还如12+5×6-15就会这样写=30+12-15,打乱运算的依次。
  (2)在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时误认为要先算乘法后算除法,先算加法后算减法,如计算12÷3×2写成=12÷6=2,计算12-3+6就写成
  =12-9=3。而实际所谓先乘除后加减是指乘除哪种运算法则在前九先算哪种,加减也是。
  以上两点对“先”字的理解先算出现的误会现象值得老师留意订正指导。
  2、许多学生在解答如“326与290的差去乘18与24的和,积是多少?”一类的问题时,对“与”、“和”两个字的含义理解出现误会,特殊是“和”的含义。在学生的练习中我发觉许多学生出现错误,不理解其意思导致出现错误。“和”在题目中是表示连接两个数字的关系的连词运用还是表示运算法则中的加法来运用,老师肯定要给学生将清,引导学生区分,正确的理解含义并写出正确的四则余混合算式。
  3、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把算式说出来。(如x除以a减b的差。)这也为学生对文字题的理解打下了基矗
  4、遇到学生错误的典型例题时,进行错误的辨析,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在经验探究和沟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年级数学《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龙山中心小学房玉凤
  这一单元要求学生建立比较形象详细的方位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亲密关系,体会到“学习活动是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所进行的必要活动”,从中相识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加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内容与学生的学问基础和生活阅历紧密相关,难点是要精确把握方向,要量出方向所偏离的角度,还要确定单位长度标出距离。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大量的活动情景,为学生供应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绽开合作沟通,从中视察、分析,然后独立思索完成从方位的角度相识事物。同时,还要刚好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新奇心理,激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大胆主动地与同伴进行合作、沟通。注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励学生合作、思索、探讨,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同时,留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学问或发觉的规律运用到实际中去,培育学生应用数学学问的实力。
  其中依据所给的条件画平面示意图是这个单元的教学难点,因为
  学生的作图实力普遍比较薄弱。从学生的作业来看,学生画示意图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方向角没有找准,不能娴熟地区分东偏北和北偏东的不同;距离的表示,没有按单位长度换算(少数);中心点的位置没有找准,主要由于建筑物的影响;物体的详细位置没有明显的表
  示出来,或者没有标出名字,让人看不清晰;也有学生方向找错了。
  依据这些状况,我认为老师在教学时更应当注意画示意图的细
  节,注意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育。假如要补救也只能个别辅导了,集体辅导多了简单让那些驾驭好了的同学产生厌烦心理,驾驭不好的同学也不肯定立刻改正过来。这一单元的另一个难点就是关于位置的相对性,给定两个位置,个别学生不能很好的区分以谁为标准,所以说出来的方向刚好相反。这一点跟学生的空间观念强弱有关,须要多加训练。
  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本单元的活动沟通未能达到想象那样的效果。有时不得不削减活动的次数,照看稍差一点的学生,有时又不得不为思索稍慢一点的学生的反复的重复,削减了稍好一点学生进一步的提高机会,总之,照看到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学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