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
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1
这节课带给我的感想是颇多的,但综观整堂课,我觉得要改进的地方还有许多,我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不断地完善思路,最终才能有所悟,有所长。下面就说说我对本课在教学设计上的反思和一些初浅的想法。、质数、合数”三大类。
为了让学生巩固质数与合数,再让学生找出1~100以内的全部质数:先划掉除了2以外全部2的倍数,再划掉3的倍数、划掉5的倍数、最终划掉7的倍数,所剩下的数就是质数,并且让学生数出、记住100以内有25个质数。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判定100以外的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最终,再学生讲解介绍“分解质因数”,知道用短除法来分解质因数。然后对整个单元所学的学问进行梳理、归类,让学生熟记一些特别的规律与数字,多做一些练习,加强的后进生的关注和辅导。
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3
今日这堂课其实是有点匆忙的。课前的一个小嬉戏忘了,忘了让学生体会因数和倍数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存关系了。明天的课上补上。
满足的一点:模式的提练
在让学生依据算式说了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之后,出示了想想做做的第一题,我加了一道:A×B=C,并且让学生用一道算式提练出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学生都不知道如何表达。我把算式板书上黑板上,是因数×因数=倍数。而后,我又转过去用一道除法算式36÷9=4来让学生找一找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学生的反应都不错,立刻就明白了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
不满足的地方在于:对于找出36全部因数的有序思索没有强调。当我让学生们自主找出36的全部因数时,很多学生就茫然不知所谓,但是他们并不是不懂,只是不知道如何去写,所以我在黑板上选择了一些学生的作业加以板书,让学生进行比较。
如:1、36、2、18、3、12、4、9、6
1、2、3、4、6、9、12、18、36
和36÷1=36,36÷2=18,36÷3=12
36÷4=9,36÷6=6
尤其是最终一种方法,我特殊留意让学生评价一下这种思索方法的正确性。得出结论是这样思索是可行的。那么我接着告知他们,这样思索的确是可以,不过,缺少的因数的提取,由此过渡到评价第一种方案和其次种方案,在这儿,我特殊示范了一下写因数的方法,即从两边向中间包围。学生们在比较中找出了写因数的方法,明白了写出因数的格式。原来可以相机在这一步让学生体会找寻因数的有序性,结果一急,只是带过了一句。今日在补充习题上出现了问题,我抓了几个学生问为什么强调有序性,学生告知我:因为可以看得清晰,因为不会遗漏。看起来班上的学生有这方面的意识,在做题目的时候还应当再稍稍提点一下,应当也就不成问题了。
《因数和倍数的练习》教学反思 4月14日
昨天新学了因数和倍数,我觉得课上学生表现还可以,很会说,但到了家自己做家作时,问题许多。今日进行了练习后,效果迥然不同。我在练习前,首先对昨天的内容进行了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明确:1、讲因数和倍数时应当讲清谁是谁的倍数或因数。2、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时,倍数最小的是它本身,其它都比它大,因数最大的是它本身,其它都比它小,最小是1。学生书上练习时,提示学生弄清每题的详细要求,有些题只要写出一个数部分的倍数,而有些题须要写出全部的倍数。有些符合要求的数不止1个,要尽可能把这些数都找出来。但学生有时找不全,我就教会学生这样思索:找一个数的倍数时用乘法,找一个数的因数时用除法。效果还可以。
今日教学了因数和倍数一课,这节课的内容关键是让学生在驾驭因数、倍数的概念的基础上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就总体状况而言教学效果还可以,但多少还是存在缺憾。
存在问题:在写出了算式3*4=12后出示“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后让学生阅读,复述后让学生视察找寻记忆的方法,学生总结:像这样的乘法算式我们可以说两个乘数都是积的因数,积是两个乘数的倍数。再让学生用因数、倍数同桌复述算式2*6=12,1*12=12中数与数的关系,全班沟通复述,学生说的蛮好的,可是在分层练习时再让学生描述其他算式中各数的关系时,又部分学生混淆了因数、倍数的概念。看来起先的复述学生纯粹是无意识的仿照,是为仿照而仿照,老师没有在学生仿照复述后进一步让学生思索为什么可以这样描述这些数之间的关系,例如:为什么12是3和4的倍数,还能说12是2和6的倍数?……假如加了这层思索,学生就会理解只要是两个整数相乘等于12,12就是这两个整数的倍数,这两个整数就都是12的因数。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乘法算式中各整数之间的关系。
满足之处:学生在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时花费的时间不多,但在沟通方法时我舍得花费较多的时间让学生比较各自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