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9
文档名称:

定量分析化学10.ppt

格式:ppt   大小:721KB   页数:4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定量分析化学10.ppt

上传人:电离辐射 2022/5/31 文件大小:7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定量分析化学10.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定量分析化学10
4 朗伯-比尔定律
光吸收定律-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
吸光光度法的理论依据,研究光吸收的最基本定律
I0 = Ir + It + Ia
I0 = It + Ia
I0
Ir
It
过氧化氢,硫氰酸铵,碘化钾
有机显色剂:
偶氮类:偶氮胂III
三苯甲烷类
三苯甲烷酸性染料 铬天菁S
三苯甲烷碱性染料 结晶紫
邻菲罗啉类:新亚铜灵
肟类:丁二肟
4 多元络合物
混配化合物
Nb-5-Br-PADAP-酒石酸
V-PAR-H2O
离子缔合物
AuCl4--罗丹明B
金属离子-配体-表面活性剂体系
Mo-水杨基荧光酮-CTMAB
5 影响因素
a 溶液酸度(pH值及缓冲溶液)
影响显色剂的平衡浓度及颜色,改变Δl
影响待测离子的存在状态,防止沉淀
影响络合物组成
形式 pH λmax(nm) 形式 pH λmax(nm)
H4L+ 462-465 Sn4+ 530
H3L - 462,490 Ga3+ 550
H2L- - 512
HL2- - 532-538
pH对苯芴酮及其络合物的颜色影响
b 显色剂的用量
稍过量,处于平台区
c 显色反应时间
针对不同显色反应确定显示时间
显色反应快且稳定;显色反应快但不稳定;
显色反应慢,稳定需时间;显色反应慢但不稳定
d 显色反应温度
加热可加快反应速度,导致显色剂或产物分解
e 溶剂
f 干扰离子
有机溶剂,提高灵敏度、显色反应速率
消除办法:
提高酸度,加入隐蔽剂,改变价态
选择合适参比
褪色空白(铬天菁S测Al,氟化铵褪色,消除锆、镍、钴干扰)
选择适当波长
光度分析法的设计
1. 选择显色反应
2. 选择显色剂
3. 优化显色反应条件
4. 选择检测波长
5. 选择合适的浓度
6. 选择参比溶液
7. 建立标准曲线
测量条件选择
1 测定波长选择
选择原则:“吸收最大,干扰最小”
灵敏度
选择性
2 测定浓度控制
控制浓度 吸光度A:~
减少测量误差
3 参比溶液选择
仪器调零
消除吸收池壁和溶液对入射光的反射
扣除干扰
试剂空白
试样空白
褪色空白
4 标准曲线制作
理论基础:朗伯-比尔定律
相同条件下
测定不同浓度标准溶液的吸光度A
A~c 作图
吸光光度法的误差
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移
物理化学因素:非均匀介质及化学反应
吸光度测量的误差
对朗伯-比尔定律的偏移
1 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移
复合光由l1和l2组成,对于浓度不同的溶液a和b,引起的吸光度的偏差不一样,浓度大,复合光引起的误差大,故在高浓度时线性关系向下弯曲。
非均匀介质
胶体,悬浮、乳浊等对光产生散射,使实测吸光度增加,导致线性关系上弯
2 物理化学因素
离解、缔合、异构等
如:Cr2O72-+H2O-=2HCrO4-=2H++2CrO42-
PAR的偶氮-醌腙式
化学反应
吸光度标尺刻度不均匀
3 吸光度测量的误差
A= ,T=36. 8% 时,测量的相对误差最小
A=~, T=15~65%,相对误差<4%
dc/c= dA/A=dT/TlnT
Er=dc/c×100%= dA/A×100%=dT/TlnT×100%
令ST=,计算T不同值时的Sc/c,当TlnT对T进行微分时,其值为零时,Sc/c最小,此时T=。

目的:提高光度分析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解决高(低)浓度组分(. ~)问题
分类:高吸光度差示法、低吸光度差示法、
精密差示吸光度法
特点: 以标准溶液作空白
原理: A相对 = A = bcx- bc0= b c
准确度:读数标尺扩展, 相对误差减少,
c0愈接近cx, 准确度提高愈显著
常用的吸光光度法
例:硫脲还原-硫氰酸盐比色法测定钢铁中的钼。酸溶,硫酸-高氯酸介质中,硫脲还原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