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

格式:ppt   大小:3,447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

上传人:mh900965 2022/5/31 文件大小:3.3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用石头砌成的建筑物是奥斯威辛1号集中营,周围布满了带电的铁丝网,牌子上写着:“危险:高压!”许多逼得发疯的囚犯扑向这些铁丝网而自杀身亡。
非人的待遇——集中营写照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用石头砌成的建筑物是奥斯威辛1号集中营,周围布满了带电的铁丝网,牌子上写着:“危险:高压!”许多逼得发疯的囚犯扑向这些铁丝网而自杀身亡。
非人的待遇——集中营写照
被处死的囚犯的尸体,照片上显示的仅为死难者的一半不到。他们大多数是饿死或被枪杀的。
这是纳粹军警正对大屠杀后还活着的犹太妇女进行射杀。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用来做医学实验的犹太儿童。
巨大的焚尸炉
这个囚犯还保持着被烧死时的姿势
一个怀里抱着婴儿,旁边跟着另外3个孩子的妇女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领着穿戴严实的孩子们步履艰难地走向“白桦林”毒气室。
一批犹太人在毒气室里等待死亡
遇难者的头发
集中营里的万人坑
集中营里堆积如山的尸骨
纳粹用遇难者的人皮做成手套和灯罩、用头发做成褥垫、把死者假牙上镶的金子熔化后存入德国国家银行。
囚犯的衣服、鞋,比较好的他们就拿去给德国兵穿,差一点的就给下一批囚犯用。其他的东西也一样,甚至连有的囚犯身上的脂肪,都被刮下来做成肥皂,尸体烧完后就当作肥料,连头发都被做成人发毛毯。
在战争的最后几天中,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的孩子们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嗅到了自由的空气。然而,他们却看不到明天——他们全部死于德军溃退前的“清理”。
这是集中营1945年5月12日解放后 被搬运埋葬的尸体。
关于奥斯维辛: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由于有上百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杀害,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该集中营距波兰首都华沙300多公里,是波兰南部奥斯维辛市附近40多座集中营的总称。该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党卫军全国领袖海因里希·希姆莱1940年4月27日下令建造的。
读了资料和课文后,你们对奥斯维辛集中营有什么印象?
可怕、惨绝人寰、恐怖
整 体 感 知
1、文章一上来就说布热金卡“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可是为什么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像一场噩梦”?作者这样说的用意在哪?
因为景象固然美好,却与布热金卡的历史不相配。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是它相配的景象。
然而作者踏进集中营,却吃惊地发现两种不相称的东西叠合在一起,因此“可怕”。
作者虽无直接控诉,却强烈地表达出了自己愤懑,让读者感到一种沉重感。
用意: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作者说这里曾经是一个人间地狱、杀人工厂,那么这个人间地狱由哪些地方组成呢?
毒气室—焚尸炉—女牢房—
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
3、勾画人们参观时表情变化的句子,讨论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
“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嘴巴,他想叫,
但是叫不出来。”
“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
“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
胸前画十字。”
人们情感的变化,从侧面证明了集中营的恐怖,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纳粹法西斯的暴行惨绝人寰,灭绝人性,令人发指。
侧面烘托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不直接写集中营如何恐怖,而让读者从参观者的表情来体会他们的所见,突出表现这里带给人们的恐惧,表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恐怖和纳粹的残暴。
普利策新闻奖颁奖词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恐怖和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
1、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作者将这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放在一起,组成一幅令人难忘的画面,既揭露了法西斯残害美好生命的罪行,又暗示生命是不会被彻底摧毁的,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2、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
这是一个令人震撼的细节描写,在集中营的囚徒中竟有这样一张充满青春与梦想的照片,而这美好的生命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