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2
文档名称: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50KB   页数:7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docx

上传人:mama 2022/5/31 文件大小: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1
  教学目标
  1. 通过购物活动,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并能运用所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加学****数学的爱好,树立学****数学的自信念。
  ,探动地用老师给的方法去做,并没有产生对这种方式的须要,所以应用起来只是按部就班、机械地记忆。怎样让学生产生学****新学问的须要,更好地探究、接受新知呢?出于这样的考虑,我进行了新的教学实践:老师遇到了计算的困难,记不住前一步的结果,怎么办呢?激发学生对新的计算方式的须要。有的学生提出把前一步的结果先登记来,有的提出记在算式的下面更好一些。学生又一次体会到学****的欢乐以及帮助老师的胜利感。)
  +35
  (学生先独立在本子上计算,老师巡察,个别指导;然后相互沟通一下,有什么不同;接着,全班沟通。)
  板书各种不同的算法,有:
  4+35
  =4+15
  =19(元)4+35
  =15+4
  =19(元)4+35
  =75
  =35(元)师:以上这些算法,你们有不同看法吗?
  (学生先独立思索,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1:第三种是正确的,因为4加3等于7,7再乘5就等于35。
  生2:第三种不对,因为刚才我们已经算过了,得数应是19,而不能再是别的数了。
  师:这样,我们举手表决一下。
  (通过表决,只有生1还坚持认为第三种是正确的。)
  师:只有生1与你们的看法不一样,并不能说明他是错的。假如你认为你们大家的对,谁情愿站出来劝服他?
  生3:我认为生1就是不对,不能先算加法,因为我爸爸告知过我,有加有乘应先算乘法。
  生4:我还知道,想先算加法要在有小括号时,要不然,就得先算乘法。
  (这时,生1仍旧坚持自己的看法不变更。)
  师:你能坚持自己的看法,很好。你和其他同学再分别想一想,你们先算出的分别是什么呢?
  (学生小组内探讨,商议劝服生1的方法。)
  生5:我们用35先算出的是3本日记本的价钱,再加上一枝笔的价钱4元,正好就是19元了。那生1,你是先算什么的?
  (这时,学生都异口同声地问生1,你先算的4+3是什么呀?生1想了想,笑了说:我的算法错了,应当先算35,先算出日记本的钱数,才能算出总钱数。)
  师:那你们再想想,其次种写法对不对?
  生:是正确的,因为这也是先算的35,也就是日记本的钱数,只不过15与4换了位置,得数也是不变的。
  师: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在你们的合作下,这个问题最终解决了,老师为你们兴奋!
  (反思以前,先乘后加这个新学问,都是老师告知学生的。从学生的回答能看出,有的家长已经提前告知学生,这样的算式就应当先算乘法,后算加法。这样很简洁,也很省时。学生接受了这个新学问,再遇到这样的算式时,就按这个依次来计算了。在我听过的同样内容的一堂课出现了这样的状况:临下课前,一名学生还提出这样的疑问:老师,可不行以先加后乘呢?能看出,学生并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要先乘后加,而不是先加后乘。我认为,结合详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视察、比较,去发觉,去揭示,对不同的算法进行评判、反思,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法则规定的合理性。想劝服对立同学,让他变更自己的观点,就须要找寻有力的证据,其实就是先乘后加的依据。在争吵中,思维进行碰撞,不但得出了正确结果,而且学生对新知理解得比较透彻、记忆坚固。更重要的是,通过自主探究,学生比较、理解、思索、表达等实力以及自主学****的精神都将得到发展。)
  (评析教学要做有心人。老师真实、详细、深化地反思,为改进教学、提升自己的教学实力,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也为进一步开展探讨积累了珍贵的素材。)
  (四)自我参加,拓展练****br/>  师:同学们帮助小明解决了问题,你们真棒!现在也给你一个机会,可以任选超市中的两种文具,每种可以是一件,也可多件,但总钱数不能超过20元。将你的解决方法列成一个算式,并在本子上进行计算。
  (学生自由选择购物,列式计算,并沟通。老师深化学生中间,进行个别指导。展示几名学生的算式,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购买了哪些文具以及是怎样列式计算的。)
  (反思学生在自主的参加中,加深对混合运算的计算依次的理解,并敏捷运用,解决购物中的问题。)
  (五)课外购物,实践延长
  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生1:学****了新学问――脱式计算。
  生2:知道了有乘法、也有加法时,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生3:我已经能在购物时自己付款了。
  师:以后去文具超市购买文具时,你们可要自己计算、自己付款了。
  (反思将数学活动延长到课外,让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养成留意身边的数学问题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