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小暑节气简笔画节气·小暑|小暑过,一日热三分.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暑节气简笔画节气·小暑|小暑过,一日热三分.docx

上传人:业精于勤 2022/5/31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暑节气简笔画节气·小暑|小暑过,一日热三分.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暑节气简笔画节气·小暑|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小暑|“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1个节气,小暑、大暑分别是农历六月的节气和中气。按公历,小暑落在每十二个月7月的7-8日左右,这时太阳达到黄经105°。小暑下乘凉。
  食新:客家人的忆苦思甜
  小暑时节,各地流行“食新”,即吃新米、喝新酒。这一点,客家人尤甚。由于战乱灾荒,客家人从中原不断南迁。由于诸多平原良地被土著或早先来到的居民占领,客家人只能靠山居住,在山区开荒造田,大所有生活比较艰苦,一日三餐靠稻米煮成稀粥充饥,或以茨粟杂粮作为主食,要想吃顿干饭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客家人在南方定居后,晚辈对祖先辛勤垦殖、营造良田怀有崇拜之心,自宋朝末年时起,在民间浮现了在每十二个月小暑过后早稻成熟开镰食新的****俗。人们在自己吃第一口新米饭之前,把新米做成干饭,酿成新酒,备上肉蛋和新上市的苦瓜、丝瓜、茄子,有种忆苦思甜的味道。
  具体典礼据文献记载是这样的:物品摆放在五谷大神位上敬奉时,在烧香点烛后要念:“请五谷大神食新!多谢五谷大神恩泽,五谷丰登,保佑一家顺劲,身体强健,紧做紧有来。”待香火成灰后,便烧上衣纸。然后把干饭酒肉菜摆放在自己的饭桌上,念“请先祖(上辈)们尝尝新”,用双手拜上三拜。待中午时分,请来帮工收割过稻谷的乡人一同食新,并交流生产经验,共谋发展生产的筹划。
  以自己亲手种出来的稻谷做出来的干饭,吃起来香喷喷,富有亲切感。一般来说,所请之人所有是乡间的帮工兄弟。久盼的一顿干饭,加上富有特色的酒菜,吃起来别有一番滋味。目前,虽然吃干饭是件常事,但食新之俗仍在客家农村普遍盛行。
  而在都市,一般买少量新米和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一起食用。
  食疗:吃面吃肉消暑排毒
  “热在三伏”,小暑是进入伏天的开始,气候炎热起来。有民谚称“小暑大暑,有米也懒煮”,意指天气太热了,人变得散漫,连三餐所有懒得准备。于是,人们通过合适的食疗来改善对热天的不适感。
  旧时民间度过伏天的措施,就是吃凉爽消暑的食品。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余汗,排出体内的多种***。
  头伏吃饺子是老式****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老式****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爱慕莫过于本地民谣说唱“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伏日吃面****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东晋史家孙盛撰《魏氏春秋》说:“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南朝梁宗懔写的《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
  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但是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
  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有唱:“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此外,“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