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护理新技术新项目介绍.docx

格式:docx   大小:27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护理新技术新项目介绍.docx

上传人:保珠 2022/5/31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护理新技术新项目介绍.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护理新技术新项目介绍
护理新技术新项目介绍
项目名匀,容易漏气,为此势必增加充气量和气囊内压,从而也增大了气囊对气管粘膜的压力,导致损伤。低压高容气囊接触面积大,压力分布均匀,较少发生漏气,因此充气量适当时较少发生损伤。而“无压高容”气囊不仅接触面积大,且随呼吸变化自动调节,压力更小,对气管粘膜的损伤更轻微。
㈢气管插管的指征及手术前的准备 既往认为神志清、烦躁不安的患者,气管插管会引起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故对该类患者插管有顾虑,因而倾向于患者神志不清后再插管。实际上昏迷患者常有严重缺氧和呼吸性酸中毒,同样会导致心跳骤停,如插管不顺利,风险更大,甚至造成不可逆性损害。所以经内科保守治疗、鼻或面罩机械通气无效、不适合鼻或面罩通气而又具备气管插管指征者,应及早插管。有条件时,插管前可给予高浓度吸氧,静脉应用5%碳酸氢钠50~100ml,地塞米松5~10mg,用2%的利多卡因和
%的***溶液喷入或注入鼻腔和口咽部充分麻醉粘膜和收缩血管。并做好心电监测和心脏复苏准备。
㈣ 气管插管的适应证及方法

适应证 用于心肺复苏,严重呼吸衰竭,外科手术人工通气。也可作为气管切开或经鼻气管插管的过渡措施。
准备 选择合适的喉镜、导管及导引钢丝,准备好操作弯钳。将气囊浸泡于生理盐水,检查有无漏气,清除口腔分泌物或异物,取除假牙。
患者体位 取平卧位,头颈部与躯干保持一直线,头后仰,颈部过伸,目的使咽腔与声门的位置呈水平线,以利于导管进入气管。
操作过程 导管内放导引钢丝,外涂石蜡油,用喉镜提起会咽,暴露声带,于吸气期将导管插入。然后气囊充气,塞进牙垫,撤除喉镜,拔出导引钢丝,接简易呼吸器,手压通气。气囊冲气量以不漏气为原则(用听诊器听诊颈部呼吸音判定)。观察双肺呼吸动度,听诊呼吸音和上腹部,确定导管是否在气管及是否过深。一般导管尖端在隆突上
3cm左右,用纱条将导管和牙垫通过耳廓上部一起固定,接呼吸机作机械通气,必要时摄胸片了解导管的位置。若导管气囊为含泡沫塑料的“高容无压”气囊,插管时则应将气体充分抽出,插入导管后放开气囊导管,气囊即可自动充气,密封气道。

适应证 用于需建立人工气道,且又允许一定时间操作的患者;或经口插管短期内不能拔管的患者。
准备和患者的体位 与经口插管相似,但不需导引钢丝,且最好采取半卧位,以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入气管。导管外涂石蜡油,用无菌塑料带包裹后,放入80℃水中软化。
操作过程 导管经过鼻腔时,操作要轻柔。通过鼻腔后,调整导管的方向,使其曲度向上,进入10cm后,用耳听呼气音,听到清析的呼气音后,说明导管已对准声门,在吸气期或咳嗽后深吸气时迅速插入。这时可出现刺激性咳嗽、声音嘶哑、导管内大量气体呼出。此为盲插法。
盲导气管插管法 用较细的硬度适中的塑料引导管先行插入,然后顺引导管方向插入导管。优点是损伤小,便于操作。操作要点是引导管在矢状面保持一定的曲度,但在冠状面应无任何弯曲;经过鼻腔要轻柔,通过后要迅速插入气管。否则导管在鼻腔内软化后,易滑入食管。操作数次仍不成功时,可顺引导管插入气管插管导管,经过鼻腔后,拔出引导管,这样有利于防止鼻腔损伤。
若数次盲插失败,可用直接喉镜及气管导管钳协助插入。绝大部分患者通过上述方法完成气管插管。极少数患者需纤维支气管引导插入。
前者操作方便,急救时常用;导管内径可较大,便于吸痰;但患者清醒后常难以忍受;刺激口腔粘膜,分泌物增多;口腔护理困难;导管易脱出口腔;保留时间一般不超过72小时。后者较易耐受,便于固定和口腔护理。目前多用组织相容性好的高容低压或“高容无压”塑料导管,保留时间较长,可达数周或数月,原则上2周换管一次。
二、气管切开
㈠气管切开导管 分两类,一类由内外套管构成,外套管附有带单向活瓣的指示气囊,气囊充气后阻塞导管与气管间的间隙,外面通过固定带固定于颈部。内套管与呼吸机联接,进行机械通气和分泌物的引流。国内所用套管多为银制,部分为铜制。第二类与气管插管导管相似,无所谓内外套管,有塑料和硅胶两种。气囊也有组织相容性好的低压高容气囊和自动充气的“无压高容”气囊。
㈡气管切开的适应证及操作方法
适应证 用于肺功能损害严重,反复发生呼吸衰竭,或鼻腔疾病不宜气管插管,又需长期保留人工气道的患者。
切开部位 一般选择第2、3、4气管软骨环。常规消毒及局部麻醉后切开皮肤,钝性分离皮下组织至软骨,切断第一软骨环,做T形造口,插入气管切开导管。气管切开导管易固定,患者能耐受,便于吸痰,患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