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文档名称:

教育实验法概述刘翔.ppt

格式:ppt   大小:263KB   页数:4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育实验法概述刘翔.ppt

上传人:2623466021 2022/5/31 文件大小:26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育实验法概述刘翔.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育实验法概述刘翔
教育实验
定义1
是根据一定的理论假设,在教育实践中,运用必要而又合乎情理的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探索教育的因果规律的一种教育研究活动。
定义2
实验研究就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变量
自变量
特点
能随机选取和分配被试;能够在有效控制无关因素干扰的基础上操纵自变量的变化;能精确测量因变量的变化。
实验组与控制组
利用随机取样或测量配对选择而形成的两个条件相等的样本组,其中一组按受实验因素作用,即实验组,另一个组将不按受实验因素的作用,只作为比较标准,即控制组。教育技术最常用的模式有三种:即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循环实验(轮组实验)模式。
单组实验
单组实验是指同一实验因素X,只对同一组(或一个)实验对象O施加作用,然后测定对象所产生的变化,以确定实验因素效果如何。
单组实验通常采用前测与后测比较的方法来研究实验因素的效果。
实验结果的处理,常采用T检验的方法
等组实验
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相同的实验组(等组)为实验对象,使之分别接受不同的实验因素的作用(X1和X2),然后将各个实验因素所产生的效果加以测量和比较。
结果处理:F检验和方差分析
等组的选择方法:随机取样和测量配对法。
这种设计的内部效度较高。
轮组实验
各个实验因素轮换作用于各个实验组,各实验组条件并不均等,然后,根据各个实验因素作用所引起的变化总和来决定实验结果。
是一种重复测量实验,有时也称为混合实验设计或者被试内实验设计。
结果处理
方差分析
优点
不要求各组均等;
实验中,各因素对实验对象的作用次数增多,平均效果正确性增长。
可减少无关因素的影响。
等组实验设计分类
随机后测有控制组设计
随机前后测有控制组设计
索洛门四组设计
随机后测有控制组设计步骤
(A)用随机方法选择受试者,并随机分派为实验组与控制组。
(B)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控制组则否。
(C)实验处理后两组均接受后测。
随机后测有控制组设计
R X O1 (实验组)
------------------------------------
R O2 (控制组)
随机后测有控制组设计
优点
消除前测与后测、前测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
可以控制历史、成熟、练****与统计回归的影响。
局限
不能对被试缺失加以控制
随机后测有控制组设计:示例
电视教学对初一学生英语成绩的影响
某校初一的两个班,按照入学成绩随机分成两个等组,随机指派一个为实验班(RG1),在实验班英语教学中使用电视教学(X),而对照班(RG2)按常规进行教学(C)。其他条件均相同。一学期后,进行后测,比较电视教学与常规教学的效果。
随机前后测有控制组设计步骤
(A)用随机方法选择受试者,并随机分派为实验组与控制组。
(B)实验处理前两组均接受前测。
(C)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控制组则否。
(D)实验处理后两组均接受后测。
随机前后测有控制组模式
R O1 X O2 (实验组)
--------------------------------------------------------
R O3 O4 (控制组)
随机前后测有控制组设计
优点
因为是随机分配,可以控制选择、被试缺失等因素;
有控制组,可以控制成熟、练****统计回归等因素。
局限
前测与实验处理产生交互影响。
随机前后测有控制组设计:示例
题目:解题思维策略训练提高解题能力的实验
试进行随机前后测有控制组实验设计
随机前后测有控制组设计:示例
假设:系统进行解题思维策略训练可提高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
实验设计模式:
RG1: O1 X O3
RG2: O2 C O4
随机前后测有控制组设计:示例
实验处理
实验组用自编教材,讲解6种应用题解题方法(简化法、图解法、结构训练法、联想法、假设法、对应法),每周3次,每次1节课,共7周20节课。控制组不讲,只做同样的练****br/>因变量
学生解应用题能力(操作定义:等值数学难题测验)
随机前后测有控制组设计:示例
条件控制
随机取样;同一教师教学;前后测相同(等值难题,测验时间与要求前后一致);练****内容相同。
统计分析
对 (O3-O4)-(O1-O2)进行显著性检验,即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成绩平均分数参数进行t检验(前测随机等组处理)
索洛门四组设计设计步骤
(A)用随机方法选择受试者,并随机分派到四组.
(B)实验处理前,第一、二两组均接受前测,其它两组则否。
(C)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控制组则否。
(D)实验处理后四组均接受后测。
索洛门四组设计模式
R O1 X O2 (实验组)
R O3 O4 (控制组)
R X O1 (实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