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1
文档名称: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复习资料.doc

格式:doc   大小:654KB   页数:5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花双韵芝 2022/5/31 文件大小:6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复习资料.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论
绪 论
1.儒家的文学教化论是从 先秦到汉代 渐渐形成的。
2.儒家思
31.“六义”原名“六诗”,最早见于《周礼·春官》 ,次序是: 风、赋、比、兴、雅、
颂。唐代 孔颖达 把“文雅颂”归纳为诗歌的 体裁 ,把“赋比兴”归纳为诗歌的 表现手
法。
32.王充《论衡》波及文学理论的篇章主要有《自纪》、《对作》、《佚文》、《艺增》、《超奇》等。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复习资料
思 考 题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复习资料
1.为什么说先秦两汉的文论尚未成为独立和特意的学科?
1)这一时期文论与其余学术尚处于浑沌未分的状态。
2)这一时期的文论与其余艺术论相互杂糅,难分彼此。
3)文论的未能独立与此时文学观点的尚未净化互为因果。
2.简述荀子文论的特色。
1)文艺源于情感,倡导“中和”之美。
2)认为大道由圣人表述于经典,因此圣人经典是文艺的最高模范,以儒家之道为指归。明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文学观的先河。
3.名词解释:“三表法”。
1)《墨子·非命上》。
2)“言有三表”即“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3)三表法是指立言辩说,应有一定的客观依据和标准,即过去的经验、当前的现实和将其运用于实际事务的实践价值。
4.名词解释:“发奋著书”。
(1)此说是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
2)文学史上很多有生命力和审美价值的作品,都是作者抒写强烈情感与深广忧思的
产物。
5.什么叫“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1)扬雄《法言·吾子》。
2)“丽以则”是创作原则。“丽”是对形式风格的要求,“则“是指儒家的法度
和准则 ,实际上是要求作赋以明道。
6.简述先秦两汉文论的历史影响。
1)先秦儒家与道家学说之对立互补,确立了我国古代文论的基本体系与框架。
2)重要文学看法发展为文论的基本观点,如文质观、文德观与文学自然观等。
3)在方法论多有建树,孟子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说与汉代对《诗经》、《楚辞》的比较批评,在批评方法上为后人导夫先路。
7.名词解释:“以意逆志说”。
1)《孟子·万章上》中提出的批评方法。
2)“意”是指诗的表层意思,“志”是指深层情志。主张经过对作品文本表层的象征的“意”,去推求作品的深层意蕴和作者之志。
3)此说是与文学创作中的比兴手法相对应的批评方法。
8.名词解释:“知人论世说”。
(1)《孟子·万章下》中提出的文学批评方法。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复习资料
2)孟子的愿意是从与先人为友,须读懂他的作品,而欲理解作品,必须认识其作者,而欲认识其作者,又须把握其所处的时代的角度来立论的。
9.简述《周易》对古代文论的影响。
1)阴阳之道。(2)观物取象。(3)通变入神。
4)中和之美。(5)观民生民。(6)情见乎词。(7)言意之辩。(8)语言枢机。(9)称名取类。(10)贲饰尚素。
10.名词解释:“思无邪”。
1)《诗经·鲁颂·駉》,指牧马人放牧时全神贯注的神态。
2)孔子在《论语·为政》中用以评论《诗经》的特色,并赋予它政治与伦理的含义。
无邪即雅正的意思。(3)从文艺的社会功能出发,论诗和乐时把“思无邪”作为评论文学艺术的标准。
11.孔子是怎样阐述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的?
(1)从立身处世中认为诗乐拥有教育作用,能够提高人的道德涵养。同时在政治和社
会活动中,发挥其社会功能。从文学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提出了 “兴观群怨” 之说。
12.名词解释:“兴观群怨”。
(1)《论语·阳货》。经过诗歌来表达情志以发挥其社会作用。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特
征的认识。比较全面地总结了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 对后代批评家论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起到了奠定石的作用。
3)“兴”从作者而言,是指受外物触动而引发内在之情和创作之念;就读者而言,是指诗歌拥有艺术感染力。“观”从作者来说,反应现实的真切;从读者来说,经过作品来认
识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