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西方主要管理思想
科学管理思想
行为管理思想
官僚组织理论
一般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
定量管理思想
权变管理思想
行为科学
霍桑试验
计算机在管理中的运用
作业管理
管理科学
过程理论
权变理论
系统理论
经验管理思想
二、行为管理思想
科学管理思想把人看作是生产的机器,因此,他们把精力集中在寻找如何最有效地运用这些机器的方法上。相反,行为管理思想则把重点放在分析影响组织中个人行为的各种因素上,强调管理的重点是理解人的行为。
行为管理思想始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被称为人际关系学说(人群关系论),以后发展为行为科学,即组织行为理论
二、行为管理思想
霍桑试验(The Hawthorne Studies)
行为科学学派
需要层次理论
双因素理论
X-Y理论
霍桑试验的背景
霍桑试验的过程
霍桑试验的主要结论
霍桑试验的评价
(一)霍桑试验
1、霍桑试验的背景
实验地点:霍桑工厂
实验时间:1924-1932年
实验起因:工作条件不错,效率低。为什么?
理论基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实验假设:工作环境影响工人的劳动生产率
实验目的
根据科学管理理论中关于好的工作环境可以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的假设,进行“工作条件同工作效率的关系”的研究,以寻找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但试验的结果是出人意料的。
2、霍桑试验的过程
照明试验( — )
继电器装配室试验(—)
大规模访谈(—)
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1931-1932)
从1924-1932年,分成四个阶段
梅约
关于梅约
乔治·埃尔顿·梅约(1880-1949),原籍澳大利亚,后移居美国。是一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获得过逻辑学和哲学硕士学位,是澳大利亚心理疗法的创始人,也是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他研究过医学,也是研究精神病理学的副研究员。其主要著作是:《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和《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1933)
1)照明试验
实验假定:随着照明强度增加,产量应增加.
实验设计:实验组VS对照组
实验结果
实验组:照明增加,产量增加,照明下降,产量也增加
对照组:照明不变,产量也在增加
实验结果无法被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