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说明文知识点.ppt

格式:ppt   大小:190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说明文知识点.ppt

上传人:iris028 2022/5/31 文件大小:19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说明文知识点.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说明文知识点
王艳
说明文的考试内容及要点
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说明文知识点
王艳
说明文的考试内容及要点
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一)说明文类型
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二)说明方法-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便于读者理解。
2.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3.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4.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三)说明顺序
(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① 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 ② 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 ③ 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 ④ 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 ⑤ 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 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说明顺序的答题格式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 的说明顺序对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四)说明文的语言
1、说明文的语言: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
2、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3、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四)说明文的语言
4、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 “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五)说明对象
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如: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 (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被说明对象。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格式:介绍了_____的____.)
(六)说明文的结构
(1)并列式:各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2)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时间为线索)前后互相承接。    
(3)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    
(4)总分式:这种结构大致有三种情形:总——分;分——总;总——分——总。
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七)中心句
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