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一出好戏.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一出好戏.doc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2022/5/31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一出好戏.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出好戏
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生活广播创作播出的广播连续剧《武昌首义》,结构紧凑,主线清晰,人物个性真实感人,戏的骨架与血肉结合的也比较自然;孙中山先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彻底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伟大思想,、楚望台勇夺军火、中和门炮队攻城、好民众焚店引炸、总督署巨炮声震、警钟楼战旗飘扬、众官军狼狈逃遁、武昌城曙光初升……全剧分段而不间断,环环紧扣,高潮迭起,步步惊心。70多分钟展现了武昌起义宏大的、史诗般的全过程。广播声中,可闻人喊马嘶,千钧雷霆;似见刀光剑影,万丈烽烟。这自然就增强了这出戏的可听性。
二、血肉丰满的人物刻画
人物是戏剧作品的灵魂。好的戏剧作品,必须塑造出性格鲜明、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应该说,武昌起义这个题材,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先天不足,存在一定的困难。一是同盟会的主要领导人孙中山、黄兴等均未直接参与,事件本身缺乏全国知名人物;二是起义前湖北当地革命党的领导人,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被捕牺牲,孙武受伤,蒋翊武出走……起义时,已是群龙无首。谁是《武昌首义》这出戏的主要人物和贯穿人物?这显然是个难点。《武昌首义》的编剧,在这方面花了心思,做了努力,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首先,注意了群体形象的刻画。这部戏里虽无十分突出的革命领袖,却有比较鲜明、生动的人物群像。有以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为代表的舍生取义的革命党人;有以吴兆麟为代表的从自发反抗最终投向革命的新军将士;有玉秀那样奋起反抗的劳苦大众;此外还有瑞澂、张彪、铁忠等残忍凶暴、色厉内荏的清政府官员。这些人物形象的交汇、互动、较量,比较好地描绘了100年前那个封建专制末世的社会面貌,让人们形象地触摸了那场震撼中国、震惊世界的革命风暴。
其次,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前提下,编剧还对相似或相近的人物,做了差异化的开掘与处理,使人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比如,同是清政府官员,铁忠凶狠残暴,张彪嚣张跋扈,瑞澂既阴险狡诈又贪生怕死,本质相同,性格有异。又如三烈士就义,既写出了他们决不屈服、英勇赴死的共性,又写出了三个人的个性:彭楚藩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坚不可摧的意志;刘复基镇定从容,笑对死亡的气度;杨洪胜铁骨铮铮,撼人心魄的豪情。
再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脉络清晰,真实可信。这一点在吴兆麟的身上有很好的体现。吴兆麟早年参加过革命活动,虽几经挫折仍然倾向革命。武昌起义第一枪打响后,他立即响应,并且成为起义军临时总指挥。完成吴兆麟从倾向革命到成为起义军指挥者的转变,是这个人物立起来的关键。剧本从一开始就让他面对舅舅家破人亡、百姓生活水深火热的惨象,把他放置在激烈的矛盾之中。这样,既能促使他吐露心声,又坚定了他革命的信念,情节设计比较巧妙。随后,编剧又安排了一系列变故,其中包括楚望台眼线的告密,张彪屠杀妇孺、逼死吴母以及对革命党的残忍杀戮,在家仇国恨中,吴兆麟逐渐走向成熟和坚定。这一切都是在情节展开中完成的。
吴兆麟的形象是生动的、饱满的。他既是憧憬革命的热血青年,在士兵中较有威望的新军军官,指挥若定的革命军总指挥,又是孝亲爱家的普通人。他热爱自己的家人,而在起义的关键阶段,却能强抑母亲被害的家仇,将巨大的悲痛转化为革命斗志,将个体的遭际融入整个时代主题当中。他要为家人报仇,但更要为千千万万受压迫受奴役的老百姓报仇,为中国推翻专制、走向民主献身。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