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防爆防火安全知识 1、粉尘爆炸的过程是怎样形成的? 答:粉尘爆炸大致有三步发展形成过程:一是悬浮粉尘在热源作用下迅速地被干馏或气化而产生出可燃气体; 二是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而燃烧; 三是粉尘燃烧放出热量, 以热传导和火焰辐射方式传给附近原来悬浮着的或被吹扬起来的粉尘,这些粉尘受热气化后使燃烧循环持续进行下去,随着每个循环的逐项进行,其反应速度也逐渐增大,通过激烈的燃烧,最后形成爆炸。 2、火灾使人致命的最主要原因是窒息死亡。 3、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 或助燃气体) 的混合物,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到足以起爆的火源才能发生爆炸。这个可爆炸的浓度范围,叫做该爆炸物的爆炸上限。 4、锅炉的三大安全附件分别是安全阀、水位表、温度计。 5、爆炸现象的最主要特征是压力急剧升高。 6、建筑物起火后几分钟内是灭火的最好时间为 5-7 分钟。 7、使用水剂灭火器时,应射向火源底部位置才能有效将火扑灭。 8、能够产牛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为爆炸上限。 9、在灭火器型号中灭火剂的代号: (P) 代表泡沫灭火剂; F 代表( 干粉) 灭火剂; T 代表(. 二氧化碳) 灭火剂; Y 代表(l211 ) 灭火剂。 10 、火灾按着火可燃物类别,一般分为五类:可燃气体火灾;可燃液体火灾;固体可燃物火灾;电气火灾;和金属火灾。 11 、扑救火灾一般有三种方法: 隔离法是将可燃物与火隔离; 窒息法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冷却法降低燃烧物的温度。 12 、在企业生产环境中,做好防火工作的主要措施有:建立健全防火制度和组织;加强宣传教育与技术培训;加强防火检查,消除不安全因素;认真落防火责任制度;配备好适用的、足够的灭火器材。 13 、火灾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有毒气体中毒;缺氧、窒息;烧伤致死;吸入热气。 14 、火灾蔓延的三种方式是: 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 15 、爆炸的破坏形式有:直接的爆炸作用、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和火灾三种。 16 、扑火火灾后要对火场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消除余火和阴燃,排除险情和隐患,防止复燃。 17 、爆炸可分为三类: 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原子爆炸。 2 18 、夜间装卸易燃易爆物品时,不准使用明火灯具,应该使用防爆灯具。 19 、液化石油气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原因: (1 )总阀门松动,引起大量漏气。(2 )减压阀门未上紧或拆装减压阀时里面的胶圈脱落。(3 )输气管没有定期检查,导致老化漏气。(4 )用户违章操作引起大量漏气,如:乱摇气瓶,放倒,气罐倒置使用,拿热水加温等。(6 )用户私自倾倒液化石油气内的残液。(7 )其它制度不严,管理不善。 20 、电线走火时将如何处置? A 、首先切断电源再将火线路割断扑灭; B 、切忌用水扑救以免触电; C 、可使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扑救。 21 、浓烟的危害浓烟含有微粒子碳元素 CO、 CO2 等有毒气体,其上升速度每秒 至 ,横向扩散 至 ,浓烟吸入百分之四,二至三分钟就会产生休克、窒息而死亡。 22 、灭火器的种类及使用方法(1) 泡沫灭火器: 适用 AB 类火灾, 主要应用于加油站、停车场、化学品仓库等, 不适用 C 类、 E 类火灾,带有电、气等场所不宜使用。(2) 二氧化碳灭火器: 适用于 BC 类火灾, 特点: 灭火后无残留, 主要用配电房、计算机房、精密仪器间等需要特别保护的场所,不适用 A 类火灾,灭火器较重,使用时应防止冻伤手。(3) 干粉灭火器:分为 ABC 、 BC和D 类干粉三种, BC 干粉不适宜普通固体物质火灾,现广泛使用 ABC 干粉、适用于 ABC 及带电类火灾。干粉 ABC 分三种: a 、车用型 ABC 干粉; b、公共型 ABC 干粉; c 、家用型 ABC 干粉。 D 类干粉适用于扑灭烷基铝等金属催化剂的火灾。使用方法:a、拔掉保险销;b、喷嘴(管) 朝向火的底部, 压下阀门即可喷出。每三个月检查一次压力表( )公共型每年应定期维护保养(家用灭火器五年维修一次)。 23、爆炸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1) 爆炸性物质: 能与氧气( 空气) 反应的物质, 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气体: 氢气, 乙炔,甲烷等;液体:酒精,汽油;固体:粉尘,纤维粉尘等。) (2 )空气或氧气。(3 )点燃源:包括明火、电气火花、机械火花、静电火花、高温、化学反应、光能等。 24、防火防爆的一般安全基础知识是什么? (1) 从事生产易燃易爆作业的人员必须经主管部门进行消防安全培训、考试取得合格证后, 方可上岗。 3 (2 )要严格贯彻执行企业制定的防火防爆规章制度,禁止违章作业; (3 )严禁在从事易燃易爆作业(生产、使用、运输、储存)时或易燃易爆储存场所吸烟或乱扔烟头; (4 )使用、运输、储存易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