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嗜酸性胃肠炎.docx

格式:docx   大小:10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嗜酸性胃肠炎.docx

上传人:zhuwo11 2022/6/1 文件大小:1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嗜酸性胃肠炎.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嗜酸性胃肠炎
定义: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系指胃壁和(或)肠壁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伴或不 伴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增高的一种少见疾病。
流行病学: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发病最多。无性别差异。
病因嗜酸性胃肠炎
定义: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系指胃壁和(或)肠壁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伴或不 伴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增高的一种少见疾病。
流行病学: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发病最多。无性别差异。
病因: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部分病例与食品、药品过敏及过敏性疾病有关。 病理:病变可侵犯自食管至结肠的全消化道黏膜。根据胃肠壁受浸润的深度和食管胃小肠和 结肠病变的有无,临床可分为3型:( 1)累及黏膜层: 最常见,嗜酸性粒细胞仅局限于黏 膜层和黏膜下层,主要以蛋白丢失性肠病、粪便隐血阳性、吸收不良为特点。( 2)累及肌 层: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至肌层,可导致胃肠道完全或不完全性梗阻,未出现腹水症状。(3) 累及浆膜层: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至浆膜层,以合并腹水为特点,腹水中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 胞。混合型:同时累消化道的2层或2层以上。
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和突出表现, 症状缺乏特异性, 与其病变累及部 位、病变类型、范围和程度有关,容易误诊。最常见的症状为腹痛,腹痛可累及腹部任何部 位,甚至全腹,腹痛性质可为阵发性绞痛、持续性隐痛、夜间痛等,可伴有腹胀、腹泻、腹 水、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及梗阻、穿孔,用抗酸剂及抗感染治疗不能缓解。
(有学者认为EG多先累及胃肠道黏膜层,岀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及消化不良症状此 时因症状缺乏严重性和特异性而不被重视,随疾病进展,累及胃肠道肌层甚至浆膜层,患 者可岀现相应表现)
检査::80%的病人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但由于外周血中嗜酸性
粒细胞的数量会随病情变化而经常岀现波动,因此至少有20%的患者在整个病程中外周血 嗜酸性粒细胞始终未见升高)
嗜酸性胃肠炎粪便检查的意义是除外肠道寄生虫感染;
骨髓细胞学检査对诊断十分必要,有助于排除其他疾病。
4•内镜:EG的内镜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胃窦、十二指肠、回肠末端和回盲部
受累黏膜散在红斑、充血水肿、糜烂岀血、溃疡形成、可覆盖白苔。其它部位(食管、小肠) 亦可累及,病变散在而分布较广。但有些情况下胃肠道黏膜可未见任何异常。内镜下黏膜活 检很重要,其证实胃肠道黏膜组织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20个/HP),是诊断EG的关键,但 胃肠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常呈局灶性分布, 内镜下黏膜活检可能为阴性表现, 因此内镜下 多点活检(6点以上)可有效提高诊断率。
诊断:外周血、腹水及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诊断EG的重要线索。
诊断标准:①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消化道组织活检或腹水细胞学检查有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胃肠炎的最终确 诊依靠组织病理学证实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高倍镜下视野中大于20个嗜酸性粒细 胞具有诊断意义)
除外寄生虫感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炎症性肠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结缔 组织病、肿瘤等疾病所致继发性胃肠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注意:夕卜周血和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诊断EG的重要线索,但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 高和血清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