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描写中秋节的诗句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1
1、天应有意故遮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2、永夜闲阶卧桂影。——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3、中秋谁与共孤光。——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4、水晶宫里,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苏轼《阳关曲》
58、直待黄昏风卷霁,金滟滟,玉团团。——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59、试自判此生,更看几度,小住为佳。——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60、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61、况屈指中秋,非常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62、何须如钩似玦,便相将、只有半菱花。——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63、照野霜凝,入河桂湿,一一冰壶相映。——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64、白凝虚晓,香吹轻烬,倚窗小瓶疏桂。——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65、净洗浮空片玉,胜花影、春灯相乱。——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66、教夜夜、人世非常圆,待拚却长年,醉了还醒。——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67、孤兔凄凉照水,晓风起、银河西转。——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68、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69、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70、雁边风讯小,飞琼望杳,碧云先晚。——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7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72、问姮娥、缘底事,乃有盈亏,烦玉斧、运风重整。——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73、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74、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唱临怨。——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75、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76、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77、待都将很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78、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79、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80、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81、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2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古诗
中秋
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题为《中秋》,实是歌吟中秋月夜,着重描写的又是那一轮秋月。诗中写了明月的形如宝镜,写了月夜的静谧气氛,写了它的平分秋色,写了它的云衢照明。后又用关于月亮的传闻故事作为素材,极写秋月明净圆满的形象。末二句,诗人进一步驰骋想象,准备约伴同游银河,更使诗中清辉漫空的月色显现出新的境界。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第一,二句"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极为平淡的文笔勾画出一幅孤清明月图,此时的明月很是宁静,甘心悬于秋空,也不霸道,只是将光彩照到晶莹的露水上,这不是一种炫耀,而是一种淡如水的关怀,就如诗人与明月有着一层微妙的关系。
第三,四句"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飞",这是极好的动态描写,惶诚惶恐的鹊仍没有找到自己的住处,而飞萤早巳随灯光飞人找寻它的寄予。这是对比的描写,在此写法之下,真实地感受到惊鹊的彷徨与恐惊,诗人正也如它,在众人团聚的夜晚却不知何去何从,又得流连徘徊。而第五,六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更是加深了这一孤清的意境,在庭院中稀疏的树影中,在邻家急急的夜杵声中,他更显得形单影只,骨子深处的孤独更是无处逃逸,全部涌上心头,剧烈而含蓄。于是诗人再也抑制不住,发出了第七句的"佳期旷何许"的感叹,以后便是最终一句的"望望空伫立"。冷清凄凉的庭院里,唯有他一人久久伫立、缄默,不愿离去。描绘了一幅凄凉幽冷的'环境下,一人孤寂只影远望的画面。通读整篇,发觉并无任何用词新颖之处,但妙就妙在这意境的胜利营造。诗人以流水般流畅的文笔,以"明月""惊鹊""寒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