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外总重点
无菌术():是针对人体和周围环境中各种感染来源所采取的一种预防措施,由灭菌法、消毒法和一 定的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所组成。目的是防止病原微生物在手术、换药、穿刺等过程中通过接触、 空气或飞沫进入伤口或组织。
灭菌():杀灭一切活的不一致所致。
控制性降压:在安全范围内,应用药物或麻醉技术主动控制病人的血压在一较低水平,以减少手 术失血或为手术创造条件,称为控制性降压。
外科感染: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手术、烧伤等并发的感染,在临床上相 当多见,按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可分为非特异性和特异性感染,按病程分为急性感染、慢性感染 和亚急性感染。
肠源性感染:肠道是人体中最大的“储菌库”和“内毒素库”,健康情况下,肠粘膜有严密的屏障 功能。在严重创伤或抗感染能力降低的病人,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或衰竭时,肠内致病菌和内毒 素可经肠道移位而导致全身性感染。
真菌性脓毒症:多发生在原有细菌感染经广谱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总的说来,其临床表现酷似革 兰染色阴性杆菌脓毒症。病人突发寒战、高热(39。5~40。C), 一般情况迅速恶化,出现神志淡 漠、嗜睡、血压下降和休克。少数病人有消化道出血,周围血象常可呈白血病样反应,出现晚幼 粒和中幼粒细胞,白细胞计数可达
25x 109。
非特异性感染( ) 常见的病菌有金黄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肝菌、拟杆菌、变形杆 菌、绿脓杆菌等。
特异性感染( ) 指结核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真菌等引起的感染。
条件性感染( ):在人体局部或(和)全身的抗感染能力降低的条件下,本来栖居于人体但未致病的 菌群可以变成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称为条件性或机会性感染。常见的如正常时在肠道内的 大肠杆菌、拟杆菌等,污染到伤口、腹腔内、泌尿道内等,就可造成感染。
二重感染( ) 指长时间使用化学药物或抗生素后,原有对药物敏感的细菌被消灭或减少,此时在 原有感染灶或自身其它部位的耐药细菌异常增殖,发展成明显的感染。
医院内感染( ) 指在医院内致病微生物侵入人体所引起的感染,通常指在医院内发生的创伤后和 烧伤后感染,以及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感染。
疖病:是指不同部位同时发生几处疖,或者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发生的疖。
气性坏疽:是指以产气荚膜梭菌为主的多种梭菌引起的大面积肌肉坏死,故又称为梭菌性肌坏死, 是一种迅速发展的严重急性感染
切口感染:是指清洁切口和可能污染切口并发感染。
感染;当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后,破坏了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一定的部位生长繁殖,人体 组织对该细菌极其毒素产生一系列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反映。
急性感染:病程在3周以内。
慢性感染:病程超过2个月。
亚急性感染:介于急、慢性感染之间。
软组织感染:是指发生于皮下、皮下组织、淋巴管和淋巴结、肌间隙极其周围的疏松结弟组织间 隙等处软组织的外科感染。
疥():和由金黄色葡萄求菌和表皮葡萄求菌等致病菌引起的皮肤单个毛囊和所属皮脂腺的化脓 性感染。
涌();是由金黄色葡萄求菌引起的多个相邻毛囊和所属皮脂腺、汗腺极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 感染或由多个疥融合而成。
急性蜂窝织炎( ):是皮下、经膜下、肌肉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
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皮肤极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