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2016年8月1-3日高温天气分析.docx

格式:docx   大小:2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6年8月1-3日高温天气分析.docx

上传人:科技星球 2022/6/1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6年8月1-3日高温天气分析.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6年8月1-3日高温天气分析
 
 
 
 
 
   
 
 
 
Summary:2016年8月1~3日呼伦贝尔市发生了罕见的高温天气。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再分析资料及数值预报等产品分析此次   
 
   
2016年8月1-3日高温天气分析
 
 
 
 
 
   
 
 
 
Summary:2016年8月1~3日呼伦贝尔市发生了罕见的高温天气。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再分析资料及数值预报等产品分析此次过程中的环流演变和要素场等对高温天气的影响,此次过程中:(1)本次高温天气主要是受暖性高压影响,副热带高压北上与大陆暖性高压合并加强,且东南沿海有台风(妮妲)沿偏北路径在华南地区登陆起到了促进暖性高压北抬的作用,使其稳定控制我国广大的北方地区,有利于高温天气的发生。(2)当北方有冷空气南下或有降水时,可以有效地缓解高温天气。(3)地面负变压、低层的低湿以及强下沉气流有利
于局地气温的升高。(4)高空稳定的湿度层结,不利于对流天气的发生,有利于温度的维持和升高。(5)在自动站的高空,风随高度顺转表明高空有暖平流,有利于气温的上升。
Keys:高温;大陆高压;副高;台风;预报
1.环流形势

7月29日20时,由于积温明显,在西北华北地区由于暖空气堆积有一大陆暖性高压生成,此时副高(588hPa)控制我国黄淮地区;高温发生的前期(31日08时),中高纬度上呈两槽一脊型,584线已北挺至50°N附近,东部槽为阶梯槽,位于鄂霍茨克海附近,西部槽位于西西伯利亚附近,呼伦贝尔市处于两槽之间的弱脊前部,今年的第四号台风妮妲位于菲律宾一带,大陆暖高压强度变化不大,略有东移且影响范围变大,副热带高压加强在江淮地区附近有592hPa的高值中心,副高外围(588线)分为南北二脊,有从东西带状变为块状的趋势;随着副高的加强北挺(31日20时),与稳定维持的大陆暖高压打通,形成一个影响范围更大、强度更强的暖性高压系统,妮妲按照偏北路径向台湾地区移动,至1日20时,妮妲的沿偏北路径持续北挺,台风妮妲起到了阻碍庞大的暖性高压系统向南回落甚至使高压有北进趋势的作用,由于强暖平流和能量的输送,暖性高压加强,中心位于内蒙古西部与蒙古国交界处,588线进一步北挺至50°N,我国东北华北大部分地区此时受暖高压控制。在中西伯利亚地区有冷涡东移南下,在2日冷涡系统划过呼伦贝尔市且主要影响该市东部北部地区,由于低层上的湿度条件较差,低层无明显的风场辐合切变,故只有个别站点有小量级降水。虽然无有效降水,但冷空气的南下仍有效缓解了2
日呼伦贝尔市的高温天气。台风妮妲在2日凌晨以强台风级别于广东登陆,并迅速在2日07时减弱为强热带风暴级,由于台风对副高的阻挡作用减弱,副高在4日有所回落,呼伦贝尔市在3日处于恢复北上趋势的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之下,由于暖平流强烈,副热带高压北抬,此地区完全受该系统的控制之下,但在850hPa上可以看到,3日东部大部分地区的比湿较大,且在北部有暖性切变,有利于降水的发生,实况中可以看到,北部有分布不均的小量级的降水,降水缓解北部高温天气,呼伦贝尔市的高温强度也因此呈现出北弱南墙的特点。4日,副热带高压南落且北部有短波槽携带冷空气南下,终止了高温